楊凡睜開雙眼,眼中一道紅色閃電一閃即逝,功夫不負有心人,第四個穴竅終於被徹底打開了。、
這一刻,他何難想象當初九道山前輩到底憑借什麼樣的毅力和修為才能那麼厲害,也不知道他到底打通了多少個穴竅。
楊凡隻感覺每打開一個穴竅,都幾乎要了他的命一樣,此功雖然厲害,當真是用命來修煉。
要不是憑借血香的力量,恐怕就是在給他幾年的時間也不一定能夠打開第四個穴竅啊。
此刻,他感覺渾身力量澎湃無比,就是遇到丹液期的師兄也有一拚之力,單單力量來說,他感覺足有十萬斤的巨力,要是附著搬山經的功法,其威力不可想象。
搬山經上記載,一旦打開四個穴竅,就可以祭煉第一個搬山印了。
這搬山印非同小可,可大可小,可輕可重,宛若一山之力,隻是如此厲害之物,當然不可能一撮而就,需要慢慢祭練才可。
他剛剛開啟第四個穴竅,還需要好好溫養一番,在尋找能量填充穴竅才可以,一時間他感覺自己需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楊凡就開始了瘋狂的修煉之中。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就在楊凡勤奮修煉的時候,雷鳴寺之中有一個平日不起眼的小和尚,在一次辯經大會上名聲大起,此人名叫明月,乃是師父了凡十八年前,一個大雪紛飛的夜晚撿回來的。
剛剛開始,了凡隻是感覺這孩子很是聰明,三歲的時候就能認得八千七百字,五歲的時候,就能單獨翻看佛家經文,並且還能理解其中意思。
八歲的時候,他已經能夠把普通佛經背的滾瓜爛熟。
了凡感覺時機已到,就讓他修煉佛家大法,這個時候他才曉得此子的驚豔,三天,他就感受到了靈氣的存在,七天,他已經可以築脈。
半年的時間,此子竟然築脈三條,三年的時間,他已經築脈大圓滿,可是此子一心追求完美,為了祭煉出傳說之中的第十條靈脈,就算是有機會進入丹液期,也堅決不進入,這份氣力,恐怕很多人都不可及。
今年的辯經大會,更是讓明月出儘了風頭,就算是門中的那些長老師叔們,也被他辯的搖頭晃腦,甘拜下風。
而這一切,都是因為明月太想進入藏經閣,去閱讀真正的佛家大法,也想就此窺探第十條靈脈的秘密。
至此,門中的大能們,也都知道了這個曾經名聲不顯的小弟子,更是通過了凡了解了明月的經曆,對於這樣的驚豔弟子,他們也很欣賞和喜歡。
不過一個人再優秀,也不一定能夠獲得所有人的欣賞,或許還會得到妒忌和打壓。
雷鳴寺一個經曆了萬年不朽的大派,如今卻也陷入了自身的問題,那就是經武之爭。
所謂經武之爭,其實根據字麵意思就能了解,經派和尚希望安心禮佛,不問世事,讓佛門成為真正的極樂淨土,他們認為這樣才是真正的佛道。
武派和尚卻是整日修煉無上大法,參與凡間各自爭鬥,更是以武力征服世間,成為正道五大門派之一,可是終日殺戮之中,沒有了佛家的慈悲之心,讓經派很是嫌棄。
武派卻認為,沒有了他們如此拚命,雷鳴寺早就被那些門派吞並,何來安心修佛的場地,這些經派之人不僅不知道感恩,還如此輕薄他們,心中也是惱怒無比。
奈何經派之人大多數都是得道高僧,又有雷鳴寺院三大神僧撐腰,武派自然無可奈何。
好在雷鳴寺的掌門主持是武派這邊的,也讓他們有了幾分底氣,如今兩派勢均力敵,雖然背地裡暗潮洶湧,明麵上還是會互相給幾分薄麵,不至於鬨的太過難看。
隻不過經武之爭,在這幾年越發厲害起來,其實也是一片水深火熱之中。
特彆是,三大神僧不知道在哪裡弄回來一個佛子,更是讓經武兩派間矛盾越發激烈起來。
其實這種情況,在玄天宗也有,隻不過並沒有雷鳴寺這般激烈,已經似成水火一般。
明月得到門中之人的讚譽,卻是沒有半點自得,依舊我行無素,不為外物而喜,不為外物而悲。
經過了辯經大會一事,武派和經派,都想拉攏明月進入自己的陣營,武派允諾傳授他上乘功法。
經派則是讓他有機會麵見佛子,共同討論經典。
元月初五,這也是明月第一次見到所謂的佛子,隻不過讓他不敢相信的是,佛子竟然是一個女孩。
這簡直顛覆了他的三觀,從小到大也是第一次被震撼住了。
他看著淨心一臉不敢置信的說道:“佛子,怎麼會這樣,我雷鳴寺都是和尚,你一個女子怎麼會是佛子,會不會是那些人搞錯了。”
淨心看向明月,沒有馬上說話,而是點燃了香爐之中的熏香,淡淡的香味很快傳出來,整個石室之中都彌漫著一股靈花的味道,讓人聞之頓感空靈絕妙。
淨心這才緩緩開口道:“明月師兄,敢問什麼是佛?”
明月微微一愣,隨即沒有遲疑道:“智慧,覺悟,是佛的意思。
而我覺得,眾生皆是佛,隻因妄想執著而為眾生,執著全無則為佛。
佛來人間要開示佛之知見,眾生悟了,就是了佛知見,就會回歸本來的麵目,就是佛。”
淨心微微點頭道:“敢問師兄,你為何如此執著,佛子必須是男子之身,佛分男女否,所渡之人,又分性彆否。”
明月眼中詫異,呆愣片刻道:“佛子所說極是,我著相了,隻不過是陷入了最為大眾的偏見之中。”
淨心臉色平靜,眼神清澈的看向明月道:“師兄,我認為心若簡單,一切都會簡單,一切執著,皆是虛妄。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聽聞此話,明月心頭微震,好似明白了什麼,又好似一切都不清楚。
最終他抬頭看向淨心道:“我雖然遍悟佛經,可越是感悟透徹,我卻是越想見佛,想見眾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