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襄陽劫案
“對了,老叫花,方才你在襄陽查辦一個案子,什麼案子?和天一盟有關嗎?”
“是一樁致休官員回鄉途中被害的案子,襄陽府衙認為與我丐幫弟子有關,我已查明白,與我丐幫無關,乃是襄陽城西二百餘裡處的聚龍山上的山匪所為,倒沒什麼難的——和天一盟也沒什麼關聯。”
“哦?大概說說?”朱文琅隨口道。
“那致休的官員名叫鄭風明,七十餘歲,據說是個貪官,被人告發,正要報請朝廷查辦,他卻搶先一步遞了表呈,卸任歸田,不知是不是朝廷看他年老身衰,放了一馬還是怎麼的,竟是準了他的辭呈,讓他帶了一堆貪來的財物,回貴州老家去,誰知走到襄陽地麵上,竟被強人奪財滅口,一家老小被殺得乾乾淨淨,知道的人都說他是搜刮百姓做儘了壞事遭了天譴,老天有眼讓他不得好死,嗬嗬。”周源笑道。
“貪官卸任?一家老小殺個乾淨?”唐玥訝道。
“是啊,十餘口無一活命,那老小子七十多了居然還娶了五房妻妾,一看就不是好人。”周源撇嘴道。
“腳夫呢?這老家夥總不會自己帶著箱子走吧?”朱文琅問道。
“同行的腳夫下人也是十來個,一樣,沒一個跑掉,全殺了,都是這貪官害的。”
“老叫花,我有一種不好的感覺,卻又不知道是何事。”朱文琅沉默下來。
“哦?什麼不好的感覺?”周源有些奇怪。
“等我想想……想想……對了,老叫花,你不覺得,這也是一樁滅門案嗎?一樣有大量的錢財,一樣的無一活口,所不同的,隻是以前的都是對坐家的富家縉紳,這一次對的卻是一個在回家路上的財主而已。”朱文琅猛然道。
周源也一時而醒,一拍大腿,站起身來:“對!我怎麼就沒想過此事?老叫花本隻是去分辨是否是丐幫弟子所為,找出凶人之後上報當地衙門,把被關的丐幫弟子救出來而已,卻並沒有想過此層……不過也不對,我已查清楚是聚龍山的強人所為,和天天盟沒什麼乾係啊?再說了,方才你不是說,那‘血刀’胡峙一月之前正在邛縣伏殺你啊,不可能同時在襄陽犯案……”周源一邊說一邊搖搖頭又坐下。
“我也隻是胡亂猜測,作不得準。”朱文琅也覺不可能,訕笑道:“就是覺得有點像。”
“不過倒確實可以去查查,這聚龍山和天一盟是否有染,對付天一盟,任何線索皆不可放過,無論如何,查一下有益無害,實在不成,這些強人呆在聚龍山為害百姓,就算幫著官軍剿了他們也未為不可。”周源又道。
“這話說得也是。”朱文琅點點頭。
“這麼說,咱們就……跑一趟,查查?”周源抬頭看看朱文琅。
“還是查查吧,要不然,若真是為禍百姓,調動官兵直接剿了他們,也能少個禍害……是吧?玥兒。”朱文琅回頭問唐玥。
“你有塊金牌就了不起啊?”唐玥白了朱文琅一眼。
朱文琅與周源互相看一眼,雙雙大笑。
+++++++++++++++++++++
“回陛下,隻怕……隻怕作用不大。”京師,皇宮,禦書房,何文燦匍匐在地。
“怎麼說?”禦案後的朱元璋問道。
“據朱千戶書信所報,這天一盟四處作下滅門血案,乃是為了籌集銀兩,以圖大事……一般的武林門派,江湖勢力,所圖不過是在江湖中的地盤利益或勢力地位,是不敢行此種大不違之事的。此舉與普通江湖門派之爭大為不同,故而這天一盟所圖的究竟是何‘大事’,目前仍不得而知……但即算是如此,也能夠推斷,此種‘大事’必然不止‘江湖’的範圍……”何文燦說著便是一頓,顯然是在整理思路。
“唔,接著說。”朱元璋不動聲色。
“以臣推測,再加上此前侍衛統領上官雷遇害之事,可知,天一盟之事必然會有朝廷中人牽涉其中,隻是目前大多數端倪皆出於江湖,朝廷大臣之中,雖經錦衣衛全力偵察,仍未發現有何與天一盟相關之舉……故而欲對天一盟之事徹查,仍須從‘江湖’這一麵入手……”
“從江湖入手,朝廷就出不了力嗎?”站在朱元璋身邊的太子朱標插言問道。
“回太子……很難。江湖之事不同於朝廷之事,往往隻是一兩個高手行事,最多也超不過二三十人,身手既高,動靜又小,而若是官府出麵,人少了對付不了,人多了……朝廷出力,要麼便是政令,要麼便是出動官兵,動靜太大……若非目標明了,直指核心,師出無名,抓不到什麼把柄,反而容易打草驚蛇……”何文燦小心地措辭。
“那就幫不了文琅小子了?”朱標道。
“據朱千戶所言,他在全力追查天一盟線索的過程中,山東上官世家,少林派,武當派,丐幫,唐門等諸多武林門派都全力支持,可調動各派江湖門派的力量……這種方式,比之朝廷乾預,有效得多,一旦查清天一盟的總壇所在,又或是查到了哪些朝廷重臣牽扯其中,有了明確的目標,便可隨時調動朝廷之力,罷黜官員,出兵剿亂,皆能一舉而中……正如西平侯所奏,反賊張然潛入西平侯府意圖行刺,被朱千戶所擒,臻洞、西浦、擺金、擺榜四部族兵反叛被西平侯阻於昆明城下,繼而被穎國公領兵鎮壓,如此於野於朝兩方麵各有應對,方才迅速平息,令雲南重歸安定……”何文燦顯是理順措辭,越說越是順溜:“天一盟之事亦是一樣,於野,隻能靠朱千戶聯合江湖勢力,借助各大門派的支持,於朝,則須待朱千戶有了確切的消息或證據,朝廷才可發兵,一舉而平……朝廷現在,確實不知道如何幫到朱千戶……”
“嗬嗬,難為小猴兒了。”朱元璋已完全明白,笑道。
朱元璋當年還在嶽父滁陽王郭子興的義軍之中時,也是明教弟子,對於江湖之事並不陌生,清楚江湖之事與朝廷之事的不同。隻是大明建朝已有十九年,朱元璋平日裡所思所想,已經習慣於從朝廷的角度和手做去思考和解決問題,此時經何文燦一說,才想起來,許多江湖之事,朝廷插手,隻會是一團糟,就如派一百個人去捉耗子,遠不如一隻貓來得有效,甚至還可能把事情越弄越複雜,越弄越麻煩,壇壇罐罐地全打碎了,耗子也沒抓著。
太子朱標雖說並未經曆過江湖,但他自小便跟隨朱元璋修習處理政務,又是個聰明絕頂之人,自然也是很快便想明白了這一層。
“那便讓小猴兒接著查吧,你與朱文琅隨時聯絡,他那若是需要什麼支持,你須得全力配合,待查個清楚明白,便即刻請旨調動官兵,一舉搗滅天一盟!”朱元璋道。
“臣領旨謝恩!”見好不容易說服了朱元璋,何文燦一身的汗,匍匐在地叩頭謝恩。
“去吧。”朱元璋一擺手。
“臣告退。”何文燦又叩了一個頭,起身站起,後退著出了禦書房。
“太子,來,咱們接著商量北疆的事。”看大太監高誦將何文燦送出,朱元璋轉頭對太子朱標道:“方才說到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