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鬆掛了電話,隨後在那裡琢磨著。
話說,他在港島看到過牛仔褲,可問題好像那邊穿得不是很多,不像這裡。
好像大部分男女穿的都是牛仔褲。
好奇地拿著手機搜索了一下。
搜索以後,才發現,牛仔褲出來已經很久了。
19世紀,牛仔褲在發明初期,主要是礦工和低下階層的工作服,因其結實耐磨大受歡迎。
直到20世紀30年代,牛仔褲因好萊塢西部電影成為流行。自此,牛仔褲與扮演西部牛仔的電影明星“捆綁”在一起,掀起了一波又一波藍色浪潮。
但在那以後,牛仔褲真正成為日常穿搭的必需品大約還過了二十年。
看了一下介紹,牛仔褲流行是在五六十年代。
而且……
之所以他感覺醜。
那是因為港島的牛仔褲,都是喇叭口,收腰,褲腳跟個大喇叭一樣。
問題是……
現在的人還就流行這個。
小腳和束腰的牛仔褲也有。
看完以後,王青鬆有了一點認知,那就是牛仔褲在港島剛剛起步。
以後港島的牛仔褲製衣廠將遍地都是。
這個現狀一直持續了上九十年代以後,內地改開,失去了人口紅利,才被深市代替。
話說,他現在要是弄個這個過去,好像也是可以的。
而且,他還發現一個問題。
那就是布料。
六十年代的布料雖然耐穿,但是很硬。
而現在布料卻是很有彈性。
拿著手機用手機搜索了一下,隨後一陣地頭皮發麻。
布料的材質就有很多種,還有各種生產工藝。
看來乾什麼行業都不容易啊!
拿出淘寶在那裡搜索牛仔布。
這個分類倒是簡單一些。
用薄厚、顏色,用1#到十幾號來定義種類。
半米價都是從五六塊到十幾塊錢不等,橫幅1米7,差不多一米的尺寸就夠做一套褲子了。
至於其他的各種款式衣服,可以等自己到了內地,慢慢地整理。
十幾個款式的布料每樣都買了十米,準備拿到港島試試。
地址直接設置成了縫紉機廠,免得自己還要跑一趟了。
和老板商量一下,加了錢,走的順豐。
明天下午,最晚後天就能到了。
其實直接從這邊購買成品衣服,直接在港島那邊賣衣服是最方便的。
但是這個不是長久之計,那就成皮包公司了。
應該說兩種他都需要。
沒去附近的布匹批發市場,反正他現在也不準備回城裡。
躺在那裡看起了課本。
學習。
到了傍晚,在地圖上搜索了一下酒店,騎著車子過去開了個酒店住了進去。
看書學習。
一夜就這麼過去了。
中間他也回去過一趟,又重新回來了。
第二天中午,他正在附近的飯館吃著飯,就接到了宋敏的電話。
八百台東西已經弄好一部分,可以先過去取貨了。
吃了飯,就跑去開卡車直奔縫紉機廠的倉庫那邊。
而宋敏早就在那裡等候著了。
看到他過來熱情地笑道“哥,東西已經打包好了,就是那邊的。要不要驗收一下?”
王青鬆過去看了看,隻見木頭箱子上放著許多的箱子。
旁邊的叉車已經在等著了。
來到旁邊沒捆綁的箱子這邊,打開檢查了一下,包括說明書。
商標都已經撕掉了。
說明書也不用他撕了,去掉自己不要的部分,重新打印了一份。
都檢查了一圈,確定沒有什麼問題,便讓人裝貨。
一卡車隻能裝四百台。
八百台的話,需要兩車。
裝完貨,簽字,車子開走。
來到之前停車的舊路,把東西都給收了進去。
又稍微等了一個小時,這才重新開著車子來到廠子,將剩下的東西給一車裝走了。
等他弄好以後,加價的順豐快遞到了傍晚也到了。
不過得明天送。
王青鬆有些著急要,他便直接開著車過去快遞站,將貨都給拿了過來。
全都弄好以後,他這才重新回到之前地方,帶著車子消失在了原地。
重新回到港島這邊。
此時時間才過去三個小時。
也才晚上七點多。
為了讓那邊的流速快點,王青鬆調節了周穎那邊的速度。
這樣貨物能到得早點。
而他則是直接將各種牛仔布放在了自行車籮筐裡,用布蓋起來。
推著車子向著杜婉婷那邊過去了。
來到地方,他有些不放心。
來到書報亭這邊,給了錢,給樓上的杜婉婷打了個電話。
……
杜婉婷正在寫合同的草案,接到電話一陣的奇怪。
當聽完以後,一陣的古怪。
杜明海好奇地問道“怎麼了?王子軒說什麼了?”
剛剛那個王先生的稱呼,他自然知道是誰打的電話。
杜婉婷將電話放下,直接站了起來說道“爸,王子軒說他有一批布料,讓我們看怎麼樣?”
“布料?”
杜明海一陣地疑惑。
他就是乾成衣的,什麼布料沒見過?
隨後一臉的驚喜。
“他不會還要讓我們從他的渠道拿原料吧?”
有件事情他沒對王青鬆說的,那就是原來一直供應他們的布供應商,跟著二房一起離開了。
也就是說,後麵他們沒布可以用。
不過這個都是小事,內地的布,他已經讓人去參加廣交會去買了。
而且港島的織布廠又不是一家兩家。
隻要他們有機器,沒有誰家會拒絕和他們合作。
前提是有機器,彆人才能看到希望,才願意和他合作。
“不清楚,下去看看吧!”
杜婉婷搖了搖頭,帶頭向著樓下走了過去。
等兩人下去,看著王青鬆推著一輛車,兩邊掛著一個竹籃子,一陣的古怪。
“王先生,您這……為什麼不開車啊!”
王青鬆不在意地笑了笑“我沒有這裡的駕照啊!被抓了怎麼辦?”
他倒是想開。
但是他在這裡可沒有駕照。
杜明海不在意地笑道“這個不是問題,隻要有錢,明天下午阿軒就能給你拿到駕照。”
這話讓王青鬆眉毛一挑。
不過想到這兒的差佬找豬肉榮收“歸費”的場景,再想到自己查過這段時間港島的風氣。
也就不是很奇怪了。
六十年代的港島,差佬可是非常**的。
隻要有錢,什麼事情都能乾得出來。
“大概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