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封到土地的人,構成了封建王朝的首批士族門閥。】
【他們大量的兼並土地,逃避稅收,導致國家貧富分化日益嚴重,國庫空虛,國力衰退。】
【特彆是在漢武帝時期,外部麵臨匈奴的侵擾,內部則有諸侯的隱患,整個帝國顯得外強中乾。】
......
“嗯?”
“二十級軍功爵位製度不是挺好的嗎,大秦的軍隊就是因此被稱為虎狼之師。”
“如今的漢朝也因此武德充沛。”
劉邦喃喃自語,陷入一陣恍惚中。
漢承秦製,他沒想到他的一些政策,給後代留下了這麼多隱患。
身旁的呂雉輕輕出聲。
“陛下,不必多慮。”
“如今大漢局勢未穩,二十級軍功爵位製度還是可行之策。”
“隻是,這封賞內容,還需再次商榷。稅收問題,也需斟酌。”
“等局勢穩定之後,重新製度政策即可。”
劉邦“嗯”了一聲,同意呂雉說的話。
......
【在這種背景下,董仲舒提出了“限田製”,旨在遏製士族的擴張。】
【然而,無論是對抗士族、討伐匈奴還是清理諸侯,先決條件都是皇帝必須掌握絕對的權力。】
【歸根結底,提倡“集權製”的法家才能幫皇帝解決實際問題。】
【然而,漢朝的建立初衷在於推翻崇尚法家的暴秦,這兩者之間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
【麵對這樣的困境,漢朝選擇了對儒家進行改造,並最終確立了儒家思想的獨尊地位。】
......
嬴政眯起了眼。
“外儒內法嗎?”
漢朝也知道法家才能幫皇帝解決實際問題,可是為了避免走秦二世亡國的路,搞出來披著儒家皮的法家。
先秦的法製本是比較薄弱的,自商鞅提出“法治”後,秦朝的法製才開始逐步完善。
商鞅強調了人性本惡,因此主張通過法律來約束和規範人的行為,從而引導人們步入善良與有序的社會生活。
而儒家則認為人性本善,要施以“仁政”。
這兩種理論就是對立的。
嬴政對此饒有興趣,他也想看看漢朝能將儒家改造成什麼樣。
當然,他也意識到秦朝的律法比較嚴苛,他也在尋求解決之法。
......
【董仲舒對儒家的改造主要集中在以下三點。】
【第一個是大一統的理念,出自儒家的《公羊春秋》,這為“外儒內法”的集權提供了理論基礎。】
【第二個是天人感應的觀念,它源於陰陽家的思想,這就通過神話皇權和孔子,進一步論證了帝王統治的合法性。】
【第三個是三綱五常的倫理體係,製定了一套“君為成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的等級秩序。】
【除此之外,董仲舒還融合了道家、墨家、法家等學派的部分思想。】
【例如,他借鑒了道家對“有”與“無”的理解,進一步闡釋了君臣之間的關係。同時,他也主張建立完善的律法製度。】
【可以說,經過董仲舒的改造,儒家已經與先秦時期的儒家思想產生了明顯的偏離。】
:..0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