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讓人醍醐灌頂的《掄語》
此時彈幕彈出。
“儒家核心格鬥術是“仁”,是一種徒手就能將人一分為二的技術。”
“仁,遇上弱小的對手,徒手將其一分為二。
義,對付稍強的對手,夫子手持雙刀應戰。
禮,麵對更強的對手,需持長兵謹慎對待。
智,對付戰場的敵軍,拉弓箭架戰車出戰。
信,在高處遇到對手,從牆頭將人扔下去。”
“孔武有力:孔子武力很高,遇事會用力量來擺平。”
“孔子身高九尺六寸,化成現在的單位,就是米左右。所以,他其實是春秋武道第一人吧。”
“你猜為什麼有混混找孔子,他說幾句話而已,混混就會心服口服。”
......
曹操看到天幕之後,比劃了一下自己的身高。
片刻之後,已是傻眼。
九尺六寸,那是多高啊?
曹操抬頭看向半空。
感覺自己僅僅到孔子的胸口。
他沒有一些武將高就算了,竟然還沒有文人高!
雖然他不在意自己的身高,但是這樣一比,好像還是有一點點打擊人。
......
孔子的弟子們看到天幕中的這些信息,紛紛呆愣在原地。
自己的老師在後世竟然是這種形象,實屬太顛覆認知。
他們不可置信的看著自己的老師,顫抖發問:
“夫子......是這樣的嗎?”
孔子捋了捋自己的胡須,笑得一臉高深莫測。
“在亂世之中,有點傍身的本領毫不為怪。”
孔子環顧四周,看向他的弟子。
“記住了,這也是你們必須要學習的一課。”
......
各朝武將被“仁、義、禮、智、信”的解釋整懵了。
如果是這般解釋,他們何必與在朝堂上與文官爭論。
一起用拳頭達成一致不就行了!
或者他們也去學一學儒家思想,到時候再用武力說服文官。
反正文官學習的儒家思想就是這樣教的!
一時間,各朝武將紛紛求購《論語》。
而各朝文人也被天幕中孔子的形象和後人的評論看懵了。
孔子的形象......竟然是這樣的嗎?
不是聖人形象嗎?怎麼變成了武夫形象?
不過片刻之後,眾人感覺這個描述好像也說的通。
孔子身處亂世周遊列國,若他僅是一位手無縛雞之力的年邁老者,那在這動蕩不安的時代中,恐怕連自保都成問題。
如果是孔子果真是孔武有力,尋常毛賊根本近不了身。
更何況,孔子本身就滿腹經綸,智慧過人,弟子眾多,深受世人尊敬。
這樣的他,自然能夠在列國之間遊刃有餘。
對於那些願意聆聽孔子道理的人,他自然是耐心講解;而對於那些不願聽聞的人,孔子就以德服人。
總之一句,孔子總歸是能成功講學的。
各朝古人被這個觀點說服之後,就有點期待接下來的內容了。
......
【而在眾多網友的奇葩腦洞下,《論語》也被譯為《掄語》,即孔子給道上定的規矩。】
【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你父母還在,你怎麼跑都跑不掉,跑了也必然有辦法抓你回來。】
......
永樂年間。
朱棣嘴角一抽。
好家夥,這不是守株待兔嗎?
後人這麼解釋也還挺有意思的。
他感覺自己思路一下被打開了!
......
【子曰,君不重則不威。】
【君子打人就得下重手,不然怎麼樹立威信!】
......
劉徹點點頭。
打匈奴就得下重手!必須得打到匈奴跪地求饒,不敢來犯!
打輕了,那不是隔靴搔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