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彈幕彈出。
“灣灣是不是有了新的安置方法。”
“黑省也有,叫黑省農墾集團,又名北大荒集團。”
“真的很震撼,老一輩真的是把我們這幾代人的苦吃完。”
“感謝科普!”
“聽說他們乾半年歇半年,農忙完了全是假期。是真的嗎?”
......
永樂年間。
朱棣此刻心緒難平,腦海中出現了大明在邊境線上屯田戍邊的士兵身影。
大明建立初期,他爹朱元璋設立了軍屯田製度。
衛所裡大部分士兵平常是負責種田,生產的糧食能夠自給自足。
軍屯田製度卓有成效,確實實現了他爹所說的,“吾養兵百萬,不費百姓一粒米”的願景。
彼時,屯田除了滿足了軍隊的糧草供應需求,還得向朝廷交納稅糧。
到了永樂年間,軍屯田收入占全國稅糧的七成。
朝廷每月定額給每個軍戶發放120斤糧食,剛好滿足一個家庭所需,其餘糧則需儘數上繳,既充軍需,又入國庫。
軍戶家庭往往月餘無存,生產熱情日漸消磨。
軍屯田的產量也隨之下降,然而產量下降但要上交的糧食不減。
不僅如此,隨著軍戶家族的繁衍,人口增長而糧食配額未增,生活境況愈發艱難。
而隨著他幾次北伐,大量士兵被征調至前線,屯田人手驟減,稅糧壓力卻未減分毫。
重壓之下,士兵逃亡現象頻發,而逃亡又進一步削弱了屯田力量,收成銳減。
收成一低,又加劇了士兵的逃亡。
屯田荒廢,反為地方豪強所覬覦,趁機圈占。
朱棣猛然意識到,這一連串問題已構成了一個難以忽視的惡性循環!
他瞬間驚出了一身冷汗,說道:
“大明的軍隊已經出現逃兵了。”
“太祖定下的屯田製怕是要出問題了!”
朱高熾瞬間明白了朱棣的意思,順著朱棣的話說道:
“自父皇登基後,屯田糧食收入便逐年下降。”
“長此以往,軍屯隻怕會徒具虛名,難以維係軍隊之根本。”
朱棣聞言,麵色凝重,陷入了沉思。
屯田之策,確為緩解軍需糧草之困的良策。
畢竟他數次北伐,所需糧草甚多,屯田製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隨著時間流逝,屯田製度的弊端亦日益顯現。
此時,朱高熾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為今之計,方有分配均勻,保證軍戶的日常生活所需。”
“若國力允許,增設激勵措施,以激發屯田之積極性,亦不失為良策。”
“還有,需要加強監管。”
朱高熾的語氣陡然變得堅定起來。
“若有屯田士兵逃亡,而將領軍官非但不加以阻止,反借士兵逃亡之機,侵吞空額之餉,此等行徑,必須嚴懲不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