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嬴政對劉邦的印象更好了。
這就是劉邦和項羽兩人差距。
一個隻顧報仇,一個收攏民心。
即便最後是項羽拿了江山,也坐不穩。
嬴政已經漸漸明白,民心對於穩固王朝的重要性。
然而片刻之後,嬴政眼神又黯淡了起來。
隻是可惜了子嬰啊!
秦皇室之人,皆數隕落!
嬴政的雙手再次攥緊。
秦二世而亡的命運,他一定要改變!
......
【劉敬勸他不要建都洛陽,要建都長安,他立刻就去長安鴻溝劃界。】
【項羽引兵東退,他也想到長安休息。】
【張良說什麼條約不條約,要進攻。】
【他立刻聽了張良的話,向東進。】
【韓信要求封假齊王,劉邦說不行。】
【張良踢了他一腳,他立刻改口說,要封就封真齊王,何必要假的?】
.......
李世民微微頷首。
聽勸這個事,就像是連鎖反應。
試想,若是彆人勸了,劉邦根本不聽,久而久之,彆人就不會再勸了。
那即使劉邦有再多的能人,進諫了千種良策,到最後,都無從施展。
相反,彆人勸,劉邦聽,彆人就會一直勸。
所以,劉邦手下的能人很多,也都願意給劉邦出主意。
這就像一個良性循環。
而項羽就一個範增,項羽還不好好用。
所以,這天下就該是劉邦的。
而李世民自己,也會效仿劉邦廣開言路,虛心納諫。
......
【第三點,有超前的認知。】
【但還能做到順勢而為,即使這其中有些不那麼體麵。】
【咱們看像秦始皇的郡縣製,在當時先進不?】
【答案是肯定的。】
【但是一下子攤子鋪得太大,導致消化不良,最終伴隨著秦朝的滅亡而破產了。】
【在當時,普遍的觀念仍傾向於分封製,認為郡縣製難以行得通,舊貴族的保守思想根深蒂固。】
【但劉邦的內心是認可郡縣製的,怎麼辦呢?】(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