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對於上書彈劾這件事情是極為看重的,特彆是仁宗時期的官員們,多為清流。如果有宰相被人彈劾,即便沒有實質證據,也往往要上書請貶,然後自己辭職走人。
這幾乎是宋朝一個不成文的規定,仁宗朝有二十三個宰相,其中十五位都是被彈劾罷相或者被彈劾自己辭職下台,可見規矩之森嚴。
所以呂夷簡被當眾彈劾,這個時候他應該做的是上疏自辯,然後向皇帝請辭,以證明自己的清白。
但呂夷簡是個權力**很大的人,曆史上他雖然與範仲淹進行了辯論,引發了轟動朝野的朋黨攻訐之事,可他並未上疏請辭,而是仗著仁宗庇佑,將範仲淹和支持他的人全都貶官。
這一行徑使得他的風評急轉直下,受到朝野非議,以至於後世把他當成了奸臣。
實際上呂夷簡並不壞,隻是他權欲心太大了而已。
此刻就在趙禎準備把範仲淹提為陝西路運轉使的關鍵檔口,範仲淹忽然彈劾宰相,令滿朝震驚,更令呂夷簡措手不及。
他與趙禎對視一眼,都能看出對方眼中的驚駭以及遲疑不定。
現在怎麼辦?
還能夠繼續任命範仲淹為陝西路轉運使嗎?
兩個人都在心裡給這件事打了個問號。
範仲淹權知開封府,是從四品。
而他要去擔任的陝西路轉運使是正三品,屬於升遷。
並且還不是散官或者虛職升遷,是職事官,位高權重的封疆大吏。
結果任命還沒下達,範仲淹卻公然率先彈劾宰相。
要是硬著頭皮繼續把範仲淹提到陝西路轉運使的職位上,那呂夷簡還乾不乾了?
這邊範仲淹剛彈劾了呂夷簡,朝廷就升他為陝西路轉運使,不提呂夷簡宰相的威嚴何在,單說這無疑會開個先例,讓人誤以為彈劾宰相就能升官。
結果就是呂夷簡必然會被群起而攻,無數彈劾如雪花般飛到趙禎桌上,呂夷簡到時候也隻能是黯然下台的結果。
也就是說,要想完成把範仲淹調去西北當轉運使的工作安排,首先得乾掉趙禎的肱股之臣,還是一路陪他走來,情如師徒的呂夷簡,這讓趙禎怎麼接受得了?
可要是不罷呂夷簡的話,那範仲淹肯定就沒辦法去陝西了。至少得先貶他的官以示懲戒,然後才能以後再找借口把他調去西北。
這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