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輩分估計在族譜上得矮三十多代去了,要是兒子被趙禎收為義子,那他就是跟宋英宗趙曙同輩,簡直是倒反天罡。
後來趙禎在晏殊的提醒下才想起這事,連忙遺憾地表示看來收為義子是行不通了。
不過講道理的話,趙駿的兒子是曹皇後的外甥,如此一來也成為了趙禎的外甥,無形中輩分還是有點亂套。
好在這外甥是堂的,但就算如此,也讓趙禎非常興奮,最後竟力排眾議,封為祥符縣侯,又是讓滿朝官員震驚不已,紛紛上書勸阻。
很多人以為宋代不封爵,實際上是封的,比如宰相和使相往往會封為國公,即便生前沒有封,死後也多會追封,甚至還有追封為王的,比如曹琮的哥哥曹玘就被追封為吳王。
但在大多數人的印象裡,北宋不怎麼封爵這倒是事實。大量封爵主要集中在北宋初年還有宋徽宗時期,宋仁宗時期也隻有宰相才會封為爵位。
包括給趙駿封為宋國公都已經很讓人震驚,雖然他是宰相之首,封國公也很正常。
可一來以前百官都不認識他,完全不知道他是誰。
二來這可是宋國公。
要是齊國公、魏國公之類的普通國公都還好想一點。
而普通官員和宗室一般都不會封爵位,像侯爵、伯爵、子爵、男爵之類,在宋徽宗之前幾乎是絕跡的情況。
現在忽然給趙駿的兒子封爵位,那當然惹得大家反對。
雖說趙駿也當了五六年宰相之首,似乎積累了不少威望,但朝中不滿他的大有人在,時常彈劾他的禦史和諫官也不在少數,隻是趙禎和趙駿都當耳邊風而已。
如今隻是又一波浪潮罷了。
他們都習慣了。
直接無視。
便在這股反對浪潮下,幾乎翻不起什麼風浪,趙曇成為了自開國將領以來,唯一被封的縣侯。
而時間也慢慢地來到了慶曆二年的年底。
從二月新政開始,到下半年秋稅上來,讓人意外的是,雖然農業稅比之前還低,隻有五百多萬貫,可商業稅卻增加了許多,達到了3300多萬貫,其中約1900萬貫是商稅和征榷,另外1600萬貫是外貿。
要知道根據史料記載,南宋年間的外貿收入大概隻占財政的百分之六,以南宋每年大概一億到一點六億貫的總收入來算,基本維持在六百萬貫到一千萬貫之間。
其中又以廣州和泉州為主,加起來收入二百餘萬貫。
其餘明州、杭州、溫州、江陰、秀州等二十餘個港口加起來收入也不過幾百萬貫,跟如今的北宋比起來,可謂是天差地遠。
但二者其實完全不同。
一來南宋隻算了港口貿易收入,沒有算與金國、大理、西夏等國之間的陸上貿易收入。
二來南宋時期日本還沒有發現銀礦,也難以和大宋展開巨額貿易。(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