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宋,無法無天正文卷第二百八十二章不堪一擊九月二日,上午辰時末,天地蒼茫。
蘭州城外曠野遼闊,遙遠的西方平原上,無數密密麻麻的黑點,徐徐向著城池進發。
城外棲息的百姓早就逃散,有的拖家帶口往南逃入了山裡,有的急急忙忙躲入了城中,還有的乾脆背井離鄉,往東逃入了宋國境內。
西夏人趁著宋軍在內部整頓,自顧不暇。又趁著青塘久經商事,疏於軍事訓練,想一舉拿下蘭州,隨後西取河湟。
宋軍雖然遣了火器軍一萬五千人到了西北邊境,然而消息短時間內送不出去,尚未有宋軍來援。
但幸運的是,恰好有兩營火器軍奉命前往大宋最西北的邊境線會寧駐紮,路過古渭寨的時候,被當地將領孫光義給拉了過來。
他們本來就是來邊境駐守打仗的,聽說有仗要打,火器營的兩個指揮使曾勇和孫光義,自然要過來幫幫場子。
大宋與青塘之間,可是簽訂了宋青戰略互助契約的,朝廷也常說要對青塘的唃廝囉多有幫扶。
所以眾人躍躍欲試。
深秋九月,塞北天氣已經在慢慢變寒。
雖然草還尚未變黃,可曠野之上,已是一片褐綠交嵌。
蘭州城一直都是吐蕃人、回鶻以及漢人常住地,這裡很多少數民族都學會了耕作,遊牧與耕作並存,成為了極罕見的遊耕民族。
但此刻城外的農田早就已無人耕作,村莊在幾日間同樣是空無一人,隻剩下被遺棄的狗子嚶嚶狂吠。
大隊西夏士兵繞過村莊,從北麵的曠野上向著蘭州城北的方向而去。
不是他們有素質不破壞村莊不踐踏農田,純粹就是怕耽誤時間。走有障礙的村莊田地還不如走大路,儘早前往戰場上列陣。
但即便如此,也有很多馬匹沒有跟在隊伍當中,四散走入麥田裡,咀嚼著剛剛種下的冬小麥麥苗,讓那些棲息在城外的胡漢百姓遭到重大損失。
等到巳時初的時候,無數西夏人就已經出現在了蘭州城北,密密麻麻的士兵們在曠野外分成不知道多少個軍團,陣型列得很開,並不是傳統的集陣,這是為了防止大炮。
他們距離蘭州城池大概七八裡,隨著西夏將領不斷怒吼,四十門大炮拉了上來。
這些大炮與宋人的大炮有巨大的差彆,最顯著的就是上麵有鐵箍防止炸膛,哪怕西夏人的冶煉技術不錯,戰甲都比宋人戰甲好,可熟鐵終究是熟鐵,比不得鋼。
“發射!”
西夏指揮的將領用黨項話高聲喊著。
“砰砰砰砰砰砰!”
大炮發出巨大的火星,鉛彈瞬間飛濺而出,在空中劃過一個弧線,向著蘭州城砸去。
片刻後,城牆、城樓乃至城內,到處都是巨大的響聲。
蘭州城牆上也不甘示弱,吐蕃人不會用大炮,但宋人士兵會,他們就用繳獲的九門大炮進行回擊,對著城外同樣不斷發射炮火。
雙方你來我往,隔著超遠距離對轟,哪怕命中率低得可憐。
可西夏人隻要運氣好當任何一發炮彈擊中北城門,將城門擊破,那麼他們完全可以頂著城上的炮火,一路衝殺到城裡去。
而就在雙方熱火朝天之際,在這一片混亂中,誰都沒去留意東方十幾裡外的山坡上,正有一千人的騎兵,正在丘陵山頭,遠遠地眺望著西麵浩浩蕩蕩,仿佛一眼看不到儘頭的西夏大軍。
趙駿並沒有發明望遠鏡,事實上趙禎看的曆史裡,倒有提過關於如何製造玻璃,然後製造望遠鏡的事情。
趙禎興衝衝地去實驗。
結果被打臉。
TM的。
他發現有很多曆史胡編亂造啊。
按照裡的方法根本沒用。
直到後來又看了一本叫做《三國之謀伐》的才知道緣由。
原來受限於燒製技術和原材料,中國本土的玻璃燒製方式會讓原材料沙子中含有鉛與鋇,因此燒出來的就是鉛鋇玻璃,而不是透明的鈉鈣玻璃。
很多曆史根本不查資料,直接就一拍腦袋寫,真實乾起來才發現裡麵有很大問題。
而根據那本描述,要想燒出鈉鈣玻璃,就必須要用特殊的辦法處理掉沙子裡的鉛鋇,然後才能正常地燒製出鈉鈣玻璃。
倒是記載了方法,那就是在製作過程當中加入碳酸鈉,也就是蘇打即可。
聽上去好像挺簡單。
然而在1861年比利時人歐內斯特·索爾維發明索爾維製堿法,以及後來我國著名化學家侯德榜先生發明侯氏製堿法之前,蘇打幾乎不可能製造。
那本當中隻是說了主角會製取方法,但具體方式卻沒有寫明,因此趙禎相當難受。
又錯失了一個剽竊創意,青史留名的好機會。
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生物學家、農業學家、現代遺傳學之父,改革派先鋒,大宋世界霸主地位的奠定者,王朝基業的開拓人等一係列稱呼,遺憾地要少一個化學家了。
在沒有望遠鏡的情況下,曾勇他們就隻能通過肉眼遠遠地觀望,他們看到在外圍有大量的西夏鐵鷂子騎兵遊弋,這對於他們來說,顯然也是個威脅。
“走!”
曾勇揮揮手,身後騎兵們頓時向前疾馳。
張文武不甘示弱,同樣催動馬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