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夷簡扭過頭來說道。
所以雖然很有新意的發明創造不少,可受限於這個時代,有不少東西隻能說未來有用,但現在卻沒什麼用,隻能靜等將來才有它們大展拳腳的時期。
“哈哈哈哈哈。”
“好啊,大宋越來越好了。”
十一月十六日,政製院內。
趙駿笑著說道:“今年農業稅已經收上來了,達3973萬貫,商稅雖然還沒有完全統計上來,但去年都六千四百萬貫了,今年總不能比去年少吧。”
呂夷簡咳嗽幾聲,臉色微微有些發白道:“這兩年老夫已經日益感覺到力不從心,也許死之將至,這一日怕是看不到了,未來隻能希望漢龍你能夠做到。”
可這就像是習慣了某個事物,要是這個事物突然不見了,總歸是有些不適應。
正說話間,外麵就有人進來,向他們稟報道:“報,船隊回來了。”
原因很簡單,二月份政製院發布今年新政,各路各州各縣就開始在本地招收民夫搞大基礎建設。
呂夷簡苦笑著擺擺手。
政製院內頓時一片笑聲,充滿了快活的氣息。
之所以沒有飆升,是因為官府本來就平常年月存儲糧食,各路都有大量的常平倉庫,由本地的提舉常平司管理。
如果市場上的糧食大量減少,常平司就會開倉賣糧食,重新把發下去的錢收攏回來,等明年百姓回歸農業,再低價買糧食,這一來一回,基本上就能夠抵消不少朝廷的支出。
而民間的發展也是日新月異,武安鋼鐵廠作為大宋第一家鋼鐵廠,培養出了大量技術嫻熟的鋼鐵工人和技術骨乾。
“讓他們先靠碼頭卸貨,我去看看吧。”
趙駿說著站起身。
範仲淹道:“我也去吧。”
“不用,這點事去那麼多宰相做什麼,顯得不好,去告知官家就行,我待會讓他們把東西送到宮裡來。”
趙駿搖搖頭道。
“行吧。”
範仲淹就也沒說什麼。
政製院諸多宰相,最年輕的範仲淹都57歲了。
從宮裡去城外碼頭還得十多公裡路,確實沒必要那麼多宰相大張旗鼓地去。
趙駿從宮裡出來,坐上了馬車徐徐離開。
他從南門的宣德門出去,就是筆直一條長長的禦街,街道寬闊,車來車往,人聲鼎沸。
招牌林立當中,無數車馬滾滾,有一些轎子也在其中,緩慢前行。
北宋其實不流行坐轎子,《清明上河圖》當中隻有八頂,也並非花橋,就是普通的轎子,可見當時轎子屬於少數交通工具。
不過最近幾年卻是流行起來,一來是如今汴梁確實人流量太大,坐轎子比坐馬車更方便。
二來有的時候趙駿和呂夷簡這些上了年紀不喜馬車顛簸的宰相也會坐轎子,在他們的身體力行之下,轎子漸漸開始普及。
主要也是當時士大夫講究不以人為畜,所以不喜。
可趙駿卻不認為這是人為畜,就像泰山、重慶的轎夫一樣,靠自己力氣吃飯,沒什麼不妥之處。
隻要工錢給到位,抬轎子跟在碼頭上扛貨物又有什麼區彆?
反正都是抬重物,而且這樣還能解決一定的就業問題,何樂而不為呢?(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