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慶曆七年一月二十四日,這是一個值得被紀念的日子。
遼人選擇以退為進,佯裝撤離析津,想要引誘宋軍深入,然後反戈一擊,打宋軍一個措手不及。
然而在這個危機時刻,宋軍主帥範仲淹做了一個違背祖宗的決定。
從前大宋麵對這種局麵,唯唯諾諾,彆說主動進攻,就算是被遼人騎在脖子上,也隻能守在城裡門都不敢開條縫。
現在範仲淹下令,全軍出擊,突襲遼軍。
而且還是沒有任何組織紀律,以軍為單位,以軍指揮使這種中上級將領為指揮。
遼人果然猝不及防,他們萬萬沒想到宋軍還敢這麼玩,居然不列陣不整軍,直接就這麼一群群散兵遊勇地衝出來了。
“相公的意思是?”
“哦?”
沒過多久,耶律宗真的大部隊就總算是趕到了戰場。
範仲淹對身邊的韋煥之、王素等人說道。
無主的戰馬有的驚慌失措亂竄,有的站在原地不知所措,還有的竟走去河邊悠閒地喝水吃草。
因而哪怕他們抵達了戰場,隻能看到四周曠野上亂七八糟的景象,槍聲大作,宋人小股兵馬見到他們都紛紛避退,遼人潰卒也紛紛過來,具體什麼情況他們還尚不知道。
事實上目前析津城那邊的形勢也跟蕭孝友分析得差不多。
因而當耶律宗真重新集結大部隊,然後趕回來的時候,他的一部分中軍以及斷後的後軍幾乎全被宋軍給截住,現在大部分後軍都在析津城裡。
開陽門下宋軍正進進出出,押解著俘虜回營寨。
“貪生怕死的無能之輩!”
奈何現在的遼軍已經不是從前那支來去自如的遼軍,他們需要帶上沉重的火炮,導致機動性比以前差了許多。
滾滾濃煙直上青雲,照耀了析津南方的半邊天空。
在一片混亂當中,曠野上每隔幾百米,就有可能看到一地遼軍屍體,還有各種散亂的武器、旗幟、甲胄。
哪怕是用了火器,可遇到遼人衝鋒的時候,如果不能及時調整心態,穩住害怕的情緒,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出現因為恐懼而轉身便逃跑的情況。
這場仗打得很亂,導致宋軍不能一次性把遼軍全部俘虜,每次抓人,都是幾百幾百地抓,顯得像是螞蟻搬家一樣。
此刻範仲淹已經進城,站在南麵的開陽門,遠處距離他約一公裡外,就是丹陽門內的滔天烈焰。
“報!”
“他們還在城中鏖戰嗎?”
二十萬兵馬是分秩序撤退,有先有後,否則一起撤退,萬一出了什麼意外,就有可能造成三軍瞬間崩潰。
他們這些都是斥候小隊,由小隊長過來彙報,現在戰場太危險了,如今也隻能深入其中查探情報。
如果是後者,那就更好,前後夾擊宋軍。
永遠不要和傻子去爭辯,他會把你的智商拉到他的水平線上,然後通過豐富的經驗碾壓你。
有遼人將領回答道。
但大部分情況還是宋軍火器先占優勢,再一輪衝殺讓遼人潰敗。
所以遼軍都是井然有序地撤離。
後世有個著名的傻子定律。
這個問題非常關鍵,如果遼軍還在城內和宋軍打,那麼說明析津還未完全淪陷。
“那我們就派小股隊伍與他們交戰,把他們攔在城門口附近,現在城裡也亂,遼人會很急,隻要把人攔在城門口,他們就摸不清楚城裡狀況。”
“為何?”
過了半響,蕭孝友沉聲道:“因而臣覺得現在最好的結果就是我軍雖然已經有不少人馬被擊潰,可還是有部分人在與宋軍糾纏,我們應該一邊收攏潰卒,一邊即刻往析津出發。”
但即便如此,這個長約800米,寬約00米,達40萬平方米的衙署還有大量建築物處於烈焰下。
“唔”
但遼聖宗時期發生過漢人中下級軍官殺死上官,率部歸宋的事情,所以遼國所有部隊,都改成了契丹人擔任軍官,漢人最多也就擔任下級軍官而已。
“你們才胡說,我部將士一千餘人,現在卻隻剩下不到二百。”
“這個暫時尚未得知,我們就知道宋軍攻入城裡,沒過多久城裡就起了大火。”
耶律宗真眯起眼睛。
“並無。”
事情也如他們所說,宋軍確實有被正麵擊潰的情況。
天色漸漸黑了下來,夕陽隻剩下最後一抹餘暉,晚霞遮蔽了天際,世間灰蒙蒙地像是被霧色籠罩。
蕭英分析道:“這隻能說明城裡的宋軍自顧不暇,不能及時集結隊伍。範仲淹這次失算了,自以為可以亂戰取勝,卻不知道乃取死之道。”
“陛下,兵貴神速,不能拖延。”
遼軍能跟宋軍比嗎?
耶律宗真抬起頭看向遠處,烈焰還在燃燒,濃煙籠罩的析津城仿佛已經是一片火海。
“可看見宋軍出來?”
在這一點上宋軍即便最近幾年改革了軍製,戰術素養上還是與遼軍有些差距。畢竟宋軍在早幾年可是靠陣圖打仗的貨色,想在短時間內追上來並不容易。
其實他們本來就是要馳援回去,與宋軍決戰。
“臣覺得兵貴神速,當即刻進攻析津。”
“陛下,剛才路上多有我們的潰散軍隊,恐怕事情沒那麼簡單,也許這個時候宋軍已經打入了城內。”
張儉現在在順州,他身子骨不太好,畢竟八十多歲的人,早就提前撤離了,因此現在耶律宗真身邊連一個合適靠譜的參謀都沒有。
一是宋軍消滅了遼軍,正在救火。
宋軍把遼軍拉到了同樣沒有陣型的境地,兩邊都沒有統一指揮,各打各的,一盤散沙,那麼比的就是雙方的小規模戰鬥能力。
但也正是這樣無組織無紀律,讓遼人也被衝散,同樣變得無組織無紀律起來。
“析津城裡現在是什麼情況?”
這讓耶律宗真完全不知道該怎麼判斷。
蕭孝友也說道。
如今戰場實在是太亂了,不僅有幾十股宋軍在四處打槍,還有幾十股遼軍四處逃跑、打仗、潰散。
而是兩邊的兵馬各自在野外相遇,雙方都是幾百人最多也就幾千人的小規模交戰,考驗的是中下層軍官的實力。
各種各樣的喊殺聲劃破夜空。
斥候為難道:“現在我們與宋軍在野外多有糾纏,到處都是敵我兵馬,隻能遠遠觀望到,實在不知道此時城內是什麼情況。”
所以麵對這場突襲,剛開始遼軍是能夠穩住陣型。利用他們優秀的中下級軍官戰術素養,時不時還能打一場反擊戰。
諸多中下級軍官七嘴八舌地說著。
甚至還有人說他們遼軍已經徹底大敗,哪怕他們過來的時候確實能遇到不少潰卒,可問題是他們卻還能聽到不少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