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駿沉吟片刻,目光看向夏竦道:“夏相剛才說外貿收入正在下降,是遼國和西夏的緣故吧。”
“是啊。”
夏竦歎息道:“以前每年遼國和西夏都要大量進口我們的東西,像硫磺之類,一年他們能進幾十萬斤,其餘茶葉、絲綢、鐵器、衣物等等,不計其數,現在”
現在隨著遼國大敗,西夏分崩離析,那種當年宋夏、宋遼之間互通有無的貿易盛況早就不見蹤影。
雖然還是有很多邊境牧民會與宋國交易,但缺少了國家主體進口以及官方大規模采購戰略物資之後,貿易量自然也就大幅度下降。
這就導致大宋雖然目前的硫磺、鋼鐵、青銅等戰略儲備資源豐富,卻找不到買家,亦不失為一件令人匪夷所思之事。
畢竟這些東西若是以前,那都是被禁止出口的。
“唉,我這工業革命才剛開始呢,就已經開始失去市場了。”
趙駿聽到這事也是扶額。
市場對於資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沒有市場的話,那對於大宋來說,顯然不是一件好事。
“依我之見,不如先暫緩一些大基建項目,把財政省下來打仗怎麼樣?”
宋綬說道。
“不行,這些項目都是定下來的,豈能朝令夕改?”
趙駿搖搖頭。
隨後又皺起了眉頭。
現在的問題簡單明了,就是入不敷出。
以前大宋財政健康的原因有三個,一是解決三冗,特彆是兵冗問題,節省大筆財政支出。
二是改革稅務,不再是以前那種掘地三尺的稅收,能夠保證稅源穩定且源源不斷。
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積極開拓外貿,發展與周邊、中東乃至西方產業。
特彆是最後一點,如今大宋的外貿貿易額從原來的不過幾千萬貿易額,如今增長到了數億貫,按稅率來算,每年為大宋帶來約三四千萬貫財政收入。
可以說外貿已經是大宋最重要的財政收入來源之一。
其中與遼國和西夏的貿易就很重要,每年的貿易額約有一億多貫,為大宋持續帶來一千多萬貫的收入,是相當龐大的市場。
但隨著遼國和西夏變成如今這樣,市場分崩離析,那自然會影響大宋的外貿額。
“保障財政這種事情,無非就是兩種辦法,開源節流。”
趙駿沉吟道:“一些不必要的財政支出早就已經縮減過,再節衣縮食的話沒有必要,也節不出什麼東西來,所以要想搞錢還是得開源。”
“工業時代開源的辦法無非兩種,一種是向外殖民擴張,掠奪殖民地的財富。”
他繼續說道:“第二種就是用農業補貼工業,等工業能力提上來,再生產商品向國外傾銷,從而迅速積累財富。”
“後者肯定是不行的,國內的民生才剛提上來,百姓才剛過上了衣食無憂的生活,就馬上提稅壓榨百姓,那百姓肯定會罵死我們。”
“但現在又缺錢打仗可惜了,我們國內的市場都還沒飽和,才剛起步呢。隻要紙幣和銀元發售,國內市場和貿易量肯定能更上一個台階,稅收也會暴漲。”
“日本那邊雖然已經給他們打服了,可在這個木船時代,交通造成了上限隻有這麼高,除非我們能馬上迭代,讓蒸汽船徹底普及。”
“奈何橡膠樹還得過幾年才成熟,再運用到工業上,估計未來十年之內,想要讓蒸汽船普及還是有些不現實。”
“其餘大理、高麗、越朝這類國家就那點人口和資源,也支撐不起那麼大的貿易量”
趙駿幾乎是在自言自語。
因為現在是國家發展的重要時刻,打仗肯定需要錢。
但如今大宋的錢除了日常必需開支,比如官員工資、軍隊工資,其餘全部用來搞發展,甚至借錢發展。
一旦開戰的話,如果不額外搞錢的話,那麼在本身就擁有財政赤字的情況下,赤字缺口將巨大。
每年保持一定財政赤字有利於經濟增長,可如果財政赤字突然暴漲,國家就會出現大問題。
因此在這件事上還是要慎重。
主要也是遼國和西夏被擊敗之後,趙駿也就專心搞國內發展,今年的錢全都投下去了,想著明年再解決西夏。
實在沒料到李元昊突然死了,現在有一個絕佳地滅掉西夏,收複後世甘肅、寧夏等地區的重要機會,以至於出現了計劃之外的事情。
“唔這次收複西夏的機會肯定不能錯過。”
趙駿最後下定決心,四處掃視了一圈,對眾人說道:“我們現在很多布局都是可能要很久才有收益,比如紙幣和銀元會增大貿易量,繼續挖掘日本的礦產等等之類的事情,基本上最快也得明年才能有明顯收益。”
“但不能因為收益慢而不去做,至少我覺得滅了西夏之後,收回河西走廊將會讓我們與西域聯係更緊密,從而振興絲綢之路的商業發展。”
他說道:“就算是繼續擴大財政赤字,這一仗也得打下去,而且不止是滅了西夏,我們得一路往西打,收回玉門關一帶大片領土,才能更好地擴大大宋的影響力,加強與中東地區的貿易合作,至於錢的事情嘛”
趙駿思索著,他本來是想說,可以繼續增發國債,提高財政赤字,支持軍隊打仗。
但目光卻忽然瞥見會議室旁邊的書架上一角。
那裡放著一張世界地圖。
“快,快把地圖給我拿過來,我想到辦法了。”
趙駿眼眸猛地一睜,腦子一下子靈光起來。
是了。
他還是太保守了。
隻想著先經營自己那一畝三分地,先把國力壯大再說。
卻忘記了。
要想壯大國力,怎麼能少得了上餐桌吃飯呢?
現在。
是時候該再為大宋的餐桌,添一份菜了。
(本章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