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幾日,趙駿安排了任務,就開始正式在北平城內外走動。
他四處巡視,俯瞰整座城池,也在城外視察情況。
最近天氣愈發炎熱,幽燕有可能會出現旱災,因此還是要做好幾手準備。
一是讓官府聯合世家,調動百姓挖溝渠。
二是從汴梁調集糧食過來。
自從河北與汴梁的直通運河開通之後,就有運河能夠直接從汴梁送糧到涿州。
運輸能力加強,抗災能力自然提升,足以應付可能會來的旱災。
另外就是對北平城進行一定改造規劃。
包括在哪些方麵大興土木,從南方調集人力物力,開始興建水泥廠、磚廠。
這也是為以後大宋進行城市化發展做出一定的經驗積累。
畢竟汴梁雖然已經在開始往現代化發展,但實際上內城與外城都沒有太大的改動,隻是城外在建樓房而已。
並且汴梁城外新建的筒子樓排汙能力也是個問題。
最早的筒子樓建設時是沒有下水管道的,百姓居民如廁隻能用馬桶,然後自己提下去倒進化糞池。
有專門的糞工會處理這些糞便,他們由朝廷雇傭,最後製作成肥料賣給農民,成為開封府一部分財政收入的來源之一。
直到去年開始,新建的樓房才開始用塗漆鋼管做下水管道,在樓房附近地下修建化糞池,才有了稍許改變。
這也是為什麼說城外住高樓大廈,外城和內城都隻是平房木屋,城外卻是貧民窟的其中一個原因。
雖然住高樓大廈,可民用基礎設施,生活配套設施以及地段方便程度都不如城裡,自然也就隻能讓外來務工人員居住,成為了貧民窟。
趙駿認為,北平地理位置優渥,東北三省雖然還沒有收複,但大宋可以先利用東北的少數民族來攫取資源。
並且幽燕路本身就有資源,像石城,也就是後世唐山便是鼎鼎大名的鋼鐵生產基地。
正所謂世界鋼鐵看中國,中國鋼鐵看河北,河北鋼鐵看唐山。
如果把唐山和邯鄲這兩個後世中國數一數二的鋼鐵生產基地充分發揮出作用,那麼大宋能夠在短時間內完成工業積累,完善工業初級階段。
除此之外,沈州與新州,也就是沈陽和張家口地區會作為連通蒙古草原與東北三省的貿易渠道路線。
那麼最後這兩條道路最終的交彙點就一定是北平府。
所以北平未來繁華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不僅是當下地緣因素,後來的曆史也早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大宋朝廷趁著北平城遭受戰火洗禮,百廢待興的情況下,進行現代化城市建設,就是最好的選擇。
比如大宋完全有能力在廢土上重新改造下水道,修築城市用水、用電係統,規劃新的坊市、商業街、居民樓、火車站、工業產區等等。
這就相當於把北平城回爐重造,打造一個現代化城市樣板,以後大宋其它城市建設的時候,也好有個參照。
基於這方麵的考慮,趙駿在北平多待了幾天,一直到五月中旬才出發前往石城。
古代石城具體位置是在後世唐山市的開平區,距離唐山市市中心有**公裡,在宋代這裡隻是普通的村莊。
唯一不同的是,早在唐代就有人在這裡發現了金礦,不過不是在唐山,而是在唐山以北遷西縣,燕山山脈裡的金廠峪鎮,距離唐山市**十公裡。
趙駿其實並不知道唐山市的自然資源並不是在市區,而是在大失所望。
石城和幽燕路其餘縣城沒什麼區彆,一望無際的華北平原仿佛一眼看不到儘頭,到處都是村莊和田野,一座孤零零的城池樹立在平原上,談不上荒涼,也談不上繁榮。
遠處官道偶爾會有那麼幾個商隊路過,從遼陽過來,然後順著河北南下至涿州,再通過永濟渠直達汴梁,最多就是在當地休息一下而已。
除此之外,就是森林資源比較多,周圍平原上,曠野裡,到處都是叢林,越往北的燕山山脈,林木更加茂密。
正是晌午時分,太陽愈發火辣。
灤州知州以及石城縣令聽說趙駿過來,帶著一乾官吏,前來迎接。
燕雲十六州回歸之後,北方複歸唐朝舊名。
比如張家口那邊遼國叫奉聖州,唐朝叫媯州。北京這邊遼國叫南京府,唐朝叫幽州。唐山到秦皇島這一塊遼國叫平州,唐朝則是灤州。
大宋一直宣傳法理繼承唐朝,因此很多行政規劃上,都依照唐朝舊製,新收複回來的燕雲十六州自然也不會有區彆。
“下官拜見知院!”
灤州知州周邦禮,石城縣令趙輝以及州衙通判、推官、州尉,縣裡縣丞、縣尉等大小官員齊聚。
要知道現在一個州,一個縣的官員可熱鬨了,有中央警察部以及路警察司共同下轄的州警案、縣警局,由州尉和縣尉執掌。
還有稅務部下轄的國稅局分局,地稅局分局。統計部下轄的審計局,大理寺下轄的大理院,監察部下轄的監察院,交通部下轄的交通局,自然資源部下轄的資源局等等。
總體上雖然沒有後世一個市、縣的政府職能多,但基本的逐級化、具體化、對口化以及責任化都已經完善,製度也相對健全。
即這個部門具體負責什麼事情,免得再像以前那樣各級職能不明,互相推諉。
隻是這樣造成的結果就是一個縣,可能人口也就幾萬人,但有品級的官員卻有十多個,甚至二十多個,官員數量上非常多。
但你就說有沒有解決冗官問題吧。
隻要官員不再像以前那樣,隻是有個閒散的官職每個月領工資不乾活,而是有具體的職務具體的工作,那麼就不算冗官。
趙駿看著這些官員也是頭大,他走下馬車,麵色有些不愉道:“你們一個個都很閒嗎?現在幽燕連日來沒下幾場雨,有旱災的跡象,不去做自己衙內的活,在這裡做什麼?”
外麵那些官員都是一驚,一個個麵麵相覷,後背上隻覺得寒毛倒豎,站在原地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
還是陪同他過來視察的楊畋連忙解圍道:“知院,是下官的失職,這幾天一直忙世家的事情去了,忘記照會灤州府衙,讓他們隻令幾名主要官員過來接待即可,他們會錯意,全都來了。”
“除了灤州知州、石城縣令還有灤州石城自然資源局的官員以外,其餘人都散了吧。”
趙駿擺擺手道:“以後接待上官,隻需要主要官員去接待即可,其餘官員除了對口對項者,都要在自己衙署做好本職工作。”
“是!”
諸多官員這才如蒙大赦,紛紛離去。
城外就隻剩下灤州知州周邦禮,石城縣令趙輝以及灤州自然資源案、石城自然資源局的兩名官員,其餘人都走了。
等人都走後,趙駿才環顧四周,隻看到這是石城城西的官道,官道現在已經被他的衛隊堵住,雖然本來就沒什麼人,便也還是說道:“先在城外找片空地安營吧。”
他的衛隊人太多了,有三百餘眾,馬車輜重也多,平日裡路過州縣的時候,都不是住在城裡,而是直接在城外紮營。
石城縣令急忙說道:“知院一路旅途勞頓,下官已經在城裡預備了酒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