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於大宋的如日中天,遼國這些年其實過得非常難受。
重熙年間,大宋通過武器改革,漸漸將冷兵器替換成熱武器,對遼國進行了軍事力量的碾壓。
之後大宋再改革軍製,提高士兵的軍事素養和戰鬥力,自此遼宋之間軍事全麵逆轉。
遼國在軍隊數量、戰鬥力、裝備以及個人素質上,已經徹底落後於大宋軍隊。
在這種情況下,曾經的遼國徹底無法在軍事上打壓大宋,相反,通過析津之戰,遼國還丟失了燕雲十六州以及遼東京遼陽。
這些地方一直是遼國賴以為生的賦稅與農耕要地,失去了這些地方,對於遼國的打擊非常大,國力衰落嚴重。
耶律宗真死後,他的兒子耶律洪基年幼,無法掌控大局,就隻能由皇太弟耶律重元繼承遼國皇位。
隻能說耶律宗真死前至少做了一個還算英明的決定。
耶律重元年富力強,威望足夠,有多次領兵平叛的經驗,因此能夠壓住契丹各部貴族,勉強維持住皮室軍沒有分崩離析。
不然若是耶律洪基繼位,恐怕契丹內部首先就要發動叛亂,到時候對於遼國來說,才叫萬劫不複。
可問題在於,就算耶律重元上位,勉強維持住局麵,卻也阻擋不了遼國國力大幅度衰退,全國各地叛亂四起的局麵。
這是大勢所趨,就算遼太祖耶律阿保機複生都沒有用。
首先是軍事力量的衰退,導致遼國已經無法控製住那麼龐大的領土,像蒙古草原西部、中部還有東北黑龍江以北就徹底失去了遼國的掌控。
其次是失去了燕雲十六州和遼陽之後,由於遼國大部分手工製造業與田地都在這些地方,經濟和農業一落千丈。
這樣的情況下連軍隊都維持不住,更何談維持國家的秩序?
因而為了保障經濟和農業,他們就必須要與南麵的大宋進行貿易,通過購買糧食和其它用品,以維係軍隊。
但這樣又會加大與東北各民族的衝突。
因為遼國的大部分自然資源都在東北,皮毛、木材、藥材、礦石等等,遼國需要這些資源與大宋交換。
問題在於東北本地民族並非隻有契丹族,或者說,契丹族隻能算東北邊境民族,主要棲息地是在後世內蒙赤峰、通遼到吉林長春這一帶的草原。
他們以遊牧為主,率先從遊散部落形成統一政權,隨後對周邊各個民族的遊散部落進行征服,才形成了今天的遼國。
而真正白山黑水間的東北民族,主要以渤海族、女真族、室韋族和奚族等部落為主。
特彆是女真族,人數眾多,戰力彪悍,實力不容小覷。
所以契丹族要想維持政權,就必須要從東北攫取資源與大宋交換,可東北本地民族已經愈發察覺到遼國衰落,掀起反抗的浪潮。
雙方剛開始的時候,遼國通過火器還能壓製住他們,有叛亂就去平叛,勉強維持住了遼國的統治地位。
但十多年過去,東北女真部落慢慢崛起,已經逆轉局勢,對遼國掀起反攻號角。
“沒道理呀。”
政製院內,眾人十分詫異。
韓琦說道:“我們不是禁止對周邊國家輸送火器嗎?遼國的火器雖然落後了點,但壓製女真應該沒什麼問題吧。”
“不。”
趙駿搖搖頭道:“這是個必然趨勢,隻是我沒有想到這麼快而已。”
“必然趨勢?為什麼是必然趨勢?”
大家不太明白。
遼國人雖然買不到大宋的火器,但卻能買到原材料。
他們本身就有火器相關的工藝條件,保證了他們的火器有充足的供應。
雖然東北各民族部落從大宋那買去了不少大宋更加落後的刀槍、甲胄、弓弩這類的冷兵器。
可手榴彈、火炮這些原始火器已經足夠他們吊打冷兵器作戰的敵人。
並且遼國壓製了東北各民族,依舊能從他們手裡源源不斷地攫取資源,然後通過大宋繼續供應火器,形成循環。
怎麼這是個必然趨勢呢?
“你們是不是在想,遼國前些年不斷平定叛亂,威懾四方,還是能夠維持住國力?”
趙駿反問。
“是啊,就算各部落有反叛者,麵對遼人他們還是不敢公然為敵,遼國隻需要保證原材料供應就行。”
鄭戩說道。
“在最理想的狀態下是這樣,但你們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
趙駿環視眾人說道:“遼人也是人,是人就會腐化墮落。更何況契丹貴族已經墮落了很久,他們已經脫離不了奢華的生活。”
“漢龍的意思是?”
晏殊頓時會意,睜大了眼睛道:“遼人自己內部腐化了?被賄賂售賣了火器,或者他們用軍費開支,用於維持奢靡的生活?”
趙駿沒有正麵回答,隻是淡淡一笑:“如果我們沒有改革軍製的話,下場就會跟遼人一樣。”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
“以前我們設想的是,如果遼人用從東北攫取的資源從大宋這買原材料跟糧食,那就能繼續壓製東北各民族,繼續源源不斷地攫取資源。東北各民族雖然不滿,可還是跟以前一樣,受攝於遼人的武力,也就隻能被迫接受,如此三方就形成了一個平衡。”
“哪料到這個平衡卻被遼人自己給打破了,他們自己內部腐化墮落,以至於軍費開支糜爛,軍隊戰鬥力低下,縱使有火器,也再難以壓製東北各部。”
“而且這樣還有個惡性循環,即你越壓製不住,東北各部就越察覺到你的虛弱,從而減少供給以做試探,越減少供給,遼國國力就弱孱弱,越孱弱就越無法保證軍隊戰力,不敢對各部動刀兵,結果就是往複循環,釀成今日惡果。”
眾人議論紛紛,也很快理解了為什麼遼國這麼快就衰敗至此,短短十多年的時間,從一個曾經全球第一的國家,到如今竟然被東北的原始部落給擊敗,以至於不得不令人唏噓。
“可惜啊可惜。”
趙駿搖搖頭,說道:“我太高估了遼人的能力,以為他們都快亡國了,好歹能夠勵精圖治,沒想到越是快亡國,越是荒淫嬉戲。”
“是啊,我們還想留著它做原材料供應地,誰能想到偌大的遼國,也會一夜之間崩塌呢?”
範仲淹雙手一攤道。
“漢龍,那現在該怎麼辦?是看著遼國覆滅,還是?”
晏殊提出了關鍵性的問題。
趙駿陷入了沉思。
這確實難到他了。
他做國家部署,都是有戰略圖謀。
比如在遼國與西夏之間,他滅了西夏,那是因為西夏可以溝通河西走廊,加深與西方的陸地貿易。
但滅遼國沒有太大好處,北方都是蒙古草原和東北三省。
後世東北三省成為寶地,那都是明清時期通過闖關東,上百年的開墾,才總算是把廣袤的東北三省建設出來。
而在這個時候,遼澤還在,整個東三省大片地區都是沼澤地,不然女真人也不會是漁獵部落,有東北平原的話,早就發展出農耕文明了。
所以實際上眼下的東北就是片大沼澤加大森林,開墾起來需要極大的人力物力,遼國中樞的中京至上京都是草原,於農耕文明來說意義也不是很大。
如果要進行開墾的需要,至少需要更加先進的工業文明,通過機械化來解決遼河泛濫成災,處理東北地區沼澤遍地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