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共有三點,第一,錢不具有主動性;第二,萬惡之源是一切惡的根源;第三,金錢不具有源的根本性。
所以,在我看來,反方在這三個框架內進行論述,絕對不會輸,彆像上場某人那樣自作聰明!”
“握草!驚現大佬!”
“專業的分析!”
“不明覺厲!”
“這麼說,還是歸結為之前那位兄弟說的那樣,朱銓加不加入不影響大局,孫強在下麵坐冷板凳才是最重要的!”
“哈哈,大佬的高級黑!”
彈幕不停的發送著,來馬隊的一辯起身開始的論述。
來馬隊清一色的都是男的,擔當一辯的則是最老的那位,機電學係的研二學生。
“謝謝主席。各位評委,各位觀眾,大家晚上好。
《聖經》中“失樂園”的故事和華國先賢孟子的教誨都說明了“人之為惡並非本性使然,而是外在的誘惑使人迷失了自己的良知”。
那麼,外在誘惑如此之多,為什麼偏偏是錢成為了萬惡之源呢?
第一,錢具有與任何商品進行等價交換的現實合法性。
一方麵,錢既是財富的象征,又是一般等價物。它具有無限的效力,因此能煽起人的無窮貪欲。
但是另一方麵,每個人對於金錢的占有又都是有限的,無限的欲望根本不可能得到滿足。
正是金錢這種效用無限性和占有有限性之間的矛盾,使它比其他任何物品都更能激起人心中的非分之想,從而使人迷失良知,墮人邪惡。”
眾人靜靜的傾聽著,朱銓等人則用筆在稿紙上將剛剛發言的要點給提煉出來。
作為辯手,就是要有這樣的能力,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從一大段話中概括並精煉出“精華”來。
來馬隊一辯比劃了一個“2”,繼續說道“第二,錢不僅可以在商品領域呼風喚雨,而且可以使非商品也商品化。
它不僅是物質財富的象征,而且成為了精神價值的籌碼。
權力、地位可以用錢購買,貞潔、名譽可以公開出售,人性、尊嚴被待價而沽,甚至天理、良心也染上了銅臭之氣。
莎士比亞早就揭露道金錢可以使黑的變成白的,醜的變成美的,錯的變成對的,卑賤的變成尊貴的。
正因為金錢具有如此混淆是非,顛倒乾坤的無邊法力,它才成為了滋生種類繁複,數量極多的罪惡肆意蔓延的深刻根源。”
聽到這裡,朱銓與左右對視了一眼,幾人嘴角都微微上揚。
跟朱銓等人預演的一樣,來馬隊打出的這兩個觀點中規中矩,沒有亮點,而且還有一些突兀。
什麼叫“那麼,外在誘惑如此之多,為什麼偏偏是錢成為了萬惡之源呢?”?
這一開始,在雙方什麼論點都還沒提出的時候,這種“為什麼”的設問句非常突兀,因果關係的論述順序搞反了啊!
好像前提都還不成立就開始論證的樣子!
如果這裡改成類似“錢具有以下幾個屬性”這樣一句話,然後在第一、第二等論述完畢之後再說“所以我們不難看出,外在誘惑如此之多但隻有錢成了萬惡之源的原因”感覺上就好多了。
不過,平心而論,就目前為止,來馬隊一辯的發揮,朱銓可以給他打個八十的良好分。
雖有瑕疵,但還是挺不錯的。
這個一辯,第一個說明了錢可以作為一般等價物作為交換的特性,從而可以推導出人可以利用錢來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從而引起貪欲,進而上升到惡的層麵;
第二點則是說了錢可以讓人獲得一些非商品,這個就進一步表明了金錢的力量,從而人們可以為了金錢而迷失自己。
對於這兩點的反駁,朱銓等人都做了預案,自然是頗為輕鬆。
電視機的鏡頭再一次的照著蔣舸,而蔣舸更是再一次的露出了那沁人心脾的笑容。
這樣的笑容,引得收看直播的觀眾們,尤其是那些男性觀眾們紛紛捂住自己的胸口,不由地感慨萬千,道“啊啊啊,這笑容,簡直都快要把我的心給融化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