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財政_新崇禎紀實_思兔閱讀 

25財政(1 / 2)

新崇禎紀實!

發了一會狠,又有些喪氣。

王在晉正準備清理薊遼,如果再招惹其餘邊鎮,一旦處處兵變,自己可就會鬨個灰頭土臉了。

不動又不甘心。

罷了,那些十三道禦史人事不乾閒的蛋疼,派他們去清理試試,也不給定額了。

估計這幫禦史也清不出多少,倒是個人錢包鐵定會鼓脹不少。

能清多少算多少,拿小本本記下了,這都是翻後賬時的黑材料。

有些自嘲,這算不算給人挖坑?

堂堂皇帝居然用這種下三濫的手段,傳出去真的讓人笑掉大牙。

算計一番,換了個笑臉“郭尚書,眼下財計窘迫,有沒有什麼辦法稍加緩解?”

“臣實在是沒什麼好辦法。”見朱由檢立馬一臉失望,咬咬牙到“也不是一點辦法都沒有,就看陛下怎麼想了。”

“說說看?”

“開礦禁,改榷稅,開海禁,嚴鹽稅,能做好一件就能緩解財計。”

尼瑪,我這麼配合你,變臉變的都快抽筋了,你居然給我挖坑!

朱由檢聽了隻想撓頭。

這幾條都是巨坑,後世分析爛了的。

開礦禁,萬曆乾過一次,落了個臭名遠揚。

至今還有個‘明亡於萬曆’的論調,如果萬曆地下有知,一定會蹦出來大喊‘朕不背這個鍋’。

而且,此一時彼一時,江南現在已經敢將魏忠賢派去的東廠番子打死了。

雖然現在礦利表麵上都被私礦瓜分,可如果說私礦與士紳沒關係,打死他也不信。

如果收礦稅,鐵定會‘民’亂不止。

現在他對此確實無能為力。

開海禁,如果沒有水師,就不說海商利益集團了,光是管理成本就讓人頭疼。

開了海,朝廷無論是在道義上還是權力運行需要,都必須維持一定秩序,否則就會嚴重打擊朝廷威信,威脅朝廷統治力。

大明現在有維持秩序的能力嗎?

沒有!

收編鄭芝龍維持秩序?

拜托,那是鄭芝龍的秩序!

隻有大明想換誰就換誰,走了誰都照樣可以,那才是大明的秩序。

也隻有這時候,大明才能從海貿中得利。

要做到這些,必須等朱由檢的水師訓練有成。

而且,必須讓海上收入超過海上支出,否則開海依然得不償失。

當然,海關每年不說像鄭芝龍‘歲入千萬’那麼多,收個百萬還是很簡單的,養一支水師綽綽有餘,可前提是先得有水師。

榷稅,也是麻煩,不比開海禁得罪的利益集團少。

榷稅,應該列入商稅了,有許多種。

以茶稅為例,前世有浙江一年茶稅12兩的說法。

這沒毛病,不過不是東林黨乾的,也不關魏忠賢鳥事,這是大明的祖宗舊製。

具體說就是大明對茶園收稅,‘每茶十株,官取其一,征茶二兩。’

問題是,後來實際征收時變成了征收寶鈔,一兩百年下來,定的寶鈔稅額沒變,可尼瑪的寶鈔幣值變得與擦腚紙差不多了,以前價值二十多萬兩銀子的寶鈔現在隻值12兩銀子。

改榷稅?

可想而知影響麵會有多廣,朱由檢覺得暫時還是不戳這個馬蜂窩的好。

何況,他沒有可靠的人去執行!

“鹽稅是怎麼個說法?”

“陛下,如果整頓鹽法,無外乎嚴查私鹽提高官鹽數量。”

拉到吧,嚴查?

以大明官吏的尿性,多查出的那點夠不夠增加的行政成本?

其實,真想改鹽法,還是恢複開中製好一些。

所謂開中製,就是商人運糧食給邊軍,朝廷給商人鹽引作為報酬。

不過到了明朝中期,戶部尚書葉淇改開中製為納銀買引,就是直接在鹽場那邊交銀子買鹽引,免去鹽商長途運輸之苦,戶部又能增加收入。

當然,他肯定不會告訴你,他家就是江南大鹽商。



最新小说: 我把反派夫君養萌了 皇後重生要謀反 她們怎麼都想要我 快穿之麻辣軍嫂 崛起:從道天宗開始 寶可夢:我有遊戲菜單 穿成女配之搶個男主當老公 中介奇緣 命運逆轉之夜 三國:亂世第一梟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