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崇禎紀實!
此刻,朱由檢也恰似吃了一隻蒼蠅,特大的蒼蠅。
十三日,朱由檢召見沈訊。
莫名其妙的提拔了個副都禦史,總要見見是吧,不管怎麼說還是要驗貨的。
初見麵,沒談幾句,他就覺得這位是個迂闊之人。
話裡話外,聖人之言充斥其間,問其政見則堯舜之道,問起經濟之事,慣常大義之外,居然冒出句‘命僧尼匹配,增戶口數十萬’。
臥槽,思路清奇!
想了想又有些好奇,這位與和尚得有多大的仇,才能想出這個餿主意!
算了,朱由檢雖然不待見和尚尼姑,不過也不至於強令僧尼匹配,就當聽個樂子算了。
何況,即使他想乾,天底下也沒有這個道理。
他更不想落下個荒唐的名聲。
至於副都禦史職位,就當此人走了狗屎運吧。
站起身就準備讓這位走人。
沈訊卻不依不饒,眼見皇帝對此不感興趣,頓時急了“陛下,莫要小瞧僧尼之事,實是國家大事啊!”
“哦?”朱由檢又坐了下來“朕就聽你詳細分說,不過,如果是危言聳聽,你這副都禦史可就沒了。”
“臣如有虛言欺君之舉,任憑陛下處置。”沈訊說完,從袖中拿出一本奏疏。
“嗬嗬。”
這位還是有備而來,朱由檢來了興趣。
惡趣味發作,朱由檢笑道“沈先生,朕偷偷問一句,你與僧尼有什麼仇?
這裡也沒有外人,出得你口入得朕耳。”
沈訊臉色一整“陛下,臣以國家大事奏上,陛下為何以八卦之心相對?”
“朕不信。”打死都不信。
國人好佛,你不但不信,還處心積慮的對付僧尼,信了你才怪。
沈訊不再解釋“陛下請過目。”
“沈先生與朕講解吧,朕這些日子眼睛有些乏。”
“臣遵旨。”
一番話下來,朱由檢目瞪口呆。
這位還真是處心積慮。
“……京師內外寺院,何止千所,西山一代相望不絕,曆朝曆代,寺院無有如此之多者。
寺院僧尼專一哄騙信眾,愚夫愚婦受其蠱惑,多有捐獻家產之舉,各寺院籍此聚攬錢財田產。
國初各寺院寺田少則數頃多則幾十頃,甚至有南京報恩寺者,田地塘蕩就有一萬餘畝。
其後雖有所限製,卻旋置旋廢……
如每寺隻許留60畝,其餘儘數召民佃出。
惜乎都不長久。
如今臣雖無寺院田地數額,但各寺院假借皇親勳貴勢豪之勢,田既多又隱瞞不納糧,又有刁民偷獻寄田,其數定然不少。
僧尼人數也是劇增。
國初時尚且嚴格發放度牒,僧尼數量尚在少數,後來天災既多,遂濫賣度牒應急,動輒以數萬數十萬。
近些年愈發的過分,偽造度牒者不知凡幾。
即以京師來說,以兩千寺院每寺院五十人計,即有十萬人矣。
京師僅有兩千寺院乎?
此十萬人不事耕種,不納賦服役,專一以哄騙百姓為生,於天下公平乎?
況且,各寺院藏汙納垢者不在少數,
有尼姑拐賣幼女者。
有寺僧勾引信婦者。
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
這尼瑪還真值得下手!
朱由檢動了心,兩千所,每所百畝就是二十萬畝,全天下呢?
何況,如果能發現什麼貓膩,寺產可是可觀的很。
雖然大頭肯定會被經手官吏拿走,可多多少少也會給我留下點湯湯水水吧!
何況,朱由檢本來就對佛教不待見,這個宗教騙錢還在其次,關鍵是教義,令人沉迷於來世,消磨人的鬥誌。
“沈先生,朕被你打動了,隻是缺少個由頭。
再者,強拉僧尼匹配,走遍天下也沒有這個道理,這個使不得。”
“陛下,何來沒有道理之說?
不但有道理,還很有道理。”
“哦?“
“自漢唐以降,民間女子到一定年齡沒有婚配,官府就會給其指定夫家,曆朝曆代多有此律令。
若是令僧尼還俗,可不就符合這條律令了嗎?”
嘿,這感情好,古代官府還有包辦婚姻職能。
“以什麼由頭令僧尼還俗?”
“西山山月庵,據傳庵內藏汙納垢,陛下可據此下令清查寺院不法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