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崇禎紀實!
嘿,這貨是真有眼光。
應社該不該禁?
該禁,至少此時該禁。
國家危急的時候,這些人隻顧著為了自身利益對抗朝廷,利用所掌握輿論與朝廷唱反調,對政令說三道四甚至公開對抗,絕對不是什麼好玩意。
彆說這些人代表什麼進步思想,民眾覺醒,這都是扯淡。
‘故我之出而仕也,為天下,非為君也;為萬民,非為一姓也。吾以天下萬民起見,非其道,即君以形聲強我,未之敢從也。’
這是黃宗羲顧炎武的言論,是對東林黨與複社的思想總結,怎麼樣,讀之是不是心情澎湃?
為天下!
為萬民!
為了公心,即使皇帝強按著頭皮咱也不屈服!
牛逼啊!
問題是,‘民’也分好多種的,種地的農民是民,做工的工人也是民,土豪劣紳還是民,他們是為哪些‘民’發聲?
且不說這裡赤果果的對抗皇權的意味。
再看他們的‘民’的含義。
“夫使縣令得私其百裡之地,則縣之人民皆其子民……,為子姓,則愛之而勿傷……。”
“自令言之,私也,自天子言之,所求乎治天下者,如是焉止亦。”
“故天下之私,天子之公也。”
天下太大,皇帝你也管不過來,不如將地方給大夥分一分得了。
讓百裡之地成為縣令私人所有,則縣裡的百姓就成了縣令私人的子民,縣令必然不會傷害自己的子民。
天下之私天子之公。
等等,好像哪裡有些不對!
這‘萬民’的意味好像有些不對。
這‘天下之私’好像也不是百姓的私。
而且這不就是分封製嗎?
而且,分給誰也是問題啊!
所以,顧炎武又說了“必用千裡以內習其風土人情之人。”
“稱職,進階益祿,任之終生。”
“而子孫世世處焉。”
嗯,千裡以內精通本地事務的人,這些人是誰,就不必細說了吧?
至少,種地的農夫做工的仆役是不會精通本地事務的!
而且還不知足。
要終身製,要子子孫孫世襲——‘子孫世世處矣’!
咱就不說皇帝辛辛苦苦打下天下是不是為了分給你們了。
咱就說,你丫的到底是為了哪個‘民’?
看起來,似乎是為了地主士紳這個‘民’啊!
看起來,似乎就是地主士紳赤果果的向皇帝要權。
似乎,皇帝的權力轉到你們手裡,百姓就過上好日子了。
可是,你們問過治下的百姓了嗎?
這就是他們的‘合天下之私以為天下之公’!
重點,誰的私,誰的公!
為了地主士紳的利益,費儘心思造出這麼些冠冕堂皇的理論,也是牛逼!
不說理論,成立複社以後更是本性畢露。
嗯,複社號稱小東林!
其一,張溥居然就敢號‘天王’,私下更有‘江南小天子’的雅號。
其次,把持科考,明末周同穀有詩曰
婁東月旦品時賢,杜譜門生有七千。
天子徒勞分座主,兩闈名姓已成編。
什麼意思?
下有注釋張溥有七千門生,科考座次都由他決定。
雖然理論上鄉試會試是由皇帝派遣座主——主考官,但是在此之前誰中試,誰是第一名早已決定。
考官都是張溥的門生或者東林黨人。
童生想要府試合格?明碼標價,120兩銀子必不可少。
再者,一言不合,組織學子鬨事驅逐異己。
“令門人製檄文……粘布衙署……各學沸然,甚至抬城隍神像,坐府署詛之。”
這尼瑪,與街頭混子有何區彆?
厲害,換了誰攤上這事,這官也當不下去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