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梓童再怎麼聰明,但她在嶽家卻沒有根基。
三年的時間,她是彆想在嶽家這種百年豪門中培養出自己的心腹勢力來的。
等她的價值被壓榨乾淨後,這些年來躲在幕後的嶽臨城兄弟,父子,就會發難了。
這也是嶽臨城等人在她“登基”後,並沒有太大的反彈,反而給她出謀劃策,讓她利用李南方的屍體,來為嶽家謀求更大利益的原因。
嶽梓童本人可能也琢磨過味兒來了,可她卻必須按照爺爺臨終前的意思,走下去。
她,是嶽家的孩子。
身上,流淌著嶽家的血。
那麼,她這輩子,都該為讓家族更強大,而無私的奉獻。
“童童,也是個可憐的。”
楊甜甜說到最後,真的笑了下,喃喃地說“我們娘兒倆的命運,何其的相似啊。但是她,還不如我的。”
楊甜甜年輕喪夫。
嶽梓童年輕也喪未婚夫。
楊甜甜在嶽家,提心吊膽那麼多年,最終熬到雲開明月現,來到了世外桃源八百,與不受外界汙染的質樸村民,開開心心活她的下半輩子。
但嶽梓童呢?
她的未婚夫死後,她卻要按照老爺子的安排,心甘情願的被嶽家這座榨汁機,把最後一點價值也榨乾。
當過嶽家家主的人,價值被榨乾後,是彆想再活著走出嶽家,像楊甜甜這樣,過與世無爭的清淡日子裡。
原因很簡單——她知道的,太多了。
她唯有在名裂後,身死,那才符合嶽家這艘航母繼續破風斬浪繼續前行的大利益。
所以,楊甜甜說女兒的命,不如她的好。
更何況,她有個女兒。
嶽梓童呢?
“你的意思呢?”
把她的話細細琢磨了下後,皺著眉的謝情傷問道。
“在八百,我可以念佛嗎?”
楊甜甜不答反問。
“念佛?”
謝情傷呆愣了下,隨即明白了。
楊甜甜想出家當和尚——不對,應該是想當尼姑。
“南方已經沒了,童童幾年後也會身敗名裂。這都是我無法改變的殘酷現實。我想下半輩子,伴隨青燈古佛,為我的女兒,女婿,常念《往生咒》,希望他們來生的命運,再也不要這樣悲苦。”
楊甜甜在說出這番話時,雙眸中有堅毅的神色浮上。
往生咒,又稱往生淨土神咒,是佛教淨土宗的重要咒語。
淨土宗認為,誦持此咒能拔除一切業障。
為誰念,阿彌陀佛會在誰的頭上護持,使他離苦得樂,被接引到西方淨土去。
謝情傷不信佛,但他信道。
他那批人,就沒一個信佛的,幾乎全部信道。
這是因為他們以為,佛教是外來品,而道教才是華夏最正統的文化之一。
身為最純正的炎黃子孫,怎麼可能會信外來品,卻不相信祖宗留下的那些呢?
儘管他們也知道,佛教的來源地,也就是古天竺的佛教,早就被異族侵略者給焚燒殆儘了。
現在那邊的佛教文化,反倒是從華夏倒傳回去的。
而且,上千年的演變,佛教道教的某些觀念,早就已經混合為一體了。
《西遊記》中的太上老君等人,不就是道教中的大拿嗎?
所以說,佛教在華夏才是最正宗的。
可謝情傷等人卻不管這些。
自凡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哪怕是一坨屎,也肯定是香噴噴的。
謝情傷再次皺眉的動作,被楊甜甜看在眼裡,輕聲說“念《道德經》也可以的。”
《道德經》,是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是春秋時期老子所作的哲學著作,華夏曆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
在先秦時《呂氏春秋·注》稱為《上至經》,在漢初則直呼《老子》。
自漢景帝起此書被尊為《道德經》,至唐代唐太宗曾令人將《道德經》翻譯為梵文。
唐高宗尊稱《道德經》為《上經》,唐玄宗時更尊稱此經為《道德真經》。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念什麼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決定這樣做了?”
謝情傷看出楊甜甜心中的忐忑,苦笑了下,抬頭問道。
楊甜甜沒有回答他這個問題。
卻對老村長盈盈下拜,低聲說“還請您能成全我。”
她既然已經下定決心,要用下半輩子的時間,來念經文來超度女兒,女婿的亡魂了,而且又不想再回八百村中居住,那麼當然得求老村長,給她找個誦經的所在之處了。
老村長沉默了很久,才抬頭看著西北方向,淡淡地說“那就去帝王穀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