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一世的阿拉伯帝國,當然了不可能僅僅是因為東征的失利、八十萬大軍儘數戰死西域,就像東邊的大唐王朝俯首稱臣。
事實上,對於國力空前強盛、正處於帝國巔峰時期的阿拔斯王朝而言,即便是八十萬東征大軍儘沒,卻依然未能真正傷及元氣;
在都城巴格達、在國內第二大城池薩馬拉、在庫法城、在大馬士革、在開羅等等阿拔斯王朝的重要城池和軍事重鎮,依舊還有超過三百萬阿拉伯帝國大軍。
這三百萬帝國大軍,不僅是阿拔斯王朝控製幅員遼闊的帝國領土的根基,也是阿拔斯王朝自哈裡發薩法赫之下,朝堂中的王公貴族、文武百官的底氣所在。
更何況,在阿拉伯帝國全民尚武的國情之下,隻要哈裡發薩法赫以真主的名義一聲號令,短時間內在動員和武裝起一兩百萬的軍隊也並非難事。
如此情況之下,想要一個橫跨亞非歐的超級帝國,向東邊的另一個超級帝國俯首稱臣,這很顯然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套用阿拔斯王朝剛剛下葬的東征大將軍吐爾洪的人生信條,對當下的阿拉伯帝國而言,那句“世無他途,唯有征服”的阿拔斯王朝立國至理名言依舊有效。
隻不過是,八十萬大軍東征慘敗的經驗教訓,給了阿拔斯王朝自上而下當頭一棒,讓他們意識到了,在帝國東邊的這個“鄰居”,並非他們想象中的那樣,是一隻可隨意宰殺的肥羊,而是一頭剛剛蘇醒的雄獅。
短時間內,帝國的征伐目標,肯定是不能放在東邊的大唐王朝身上了。
那大唐大皇帝陳懷安,不是在帕米爾高原上天山南北新修域外長城嗎?
他想修,就讓他修唄!
那域外長城,雖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日後阿拉伯帝國波斯騎兵的鐵騎躍馬西域,卻也在同時阻隔了大唐王朝繼續向西的征服;
姑且,就讓這阿拔斯王朝和大唐王朝之間,以一道域外長城分隔,大家井水不犯河水,挺好!
至於,那被充當徭役留守西域修建域外長城的五十萬帝國東征大軍將士——
額!
就當他們已經在東征之中,和大將軍吐爾洪一樣,早已經為國捐軀了吧!
哈裡發在心中會記住他們對帝國的貢獻,阿拔斯王朝的臣民,也會在心中記住他們對帝國的貢獻;
就在那東征大將軍吐爾洪的陵寢旁邊,為這五十萬帝國東征大軍立一座功勳紀念碑,紀念他們對帝國的貢獻吧!
再有就是,如何平息此事在國內帶來的民怨,如何能讓這五十萬大軍將士的家眷,不會因此記恨哈裡發,甚至是引發在國內的騷動。
這個問題,也很簡單。
還是那句話“世無他途,唯有征服”!
東征慘敗,那就用西征的大捷來衝散國民對慘敗的陰影,從而轉移國內民眾的矛盾,反正舉國上下都在盼著發戰爭財。
打誰,不是打呢?
起碼那帝國西邊的查理曼帝國加洛林王朝,看起來就要比東邊的大唐王朝好對付得多。
至於出兵的理由嘛——
嗯!
就以當初查理曼帝國的軍火商,以高價賣給阿拉伯帝國二百門銅火炮為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