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宋!
真心覺得對不起觀眾,這一章寫了兩天,我真心覺得不是什麼很難的章節,寫這麼久我自己都沒有想通這件事情。
——————————————————
宋國朝野,一片震動,大敗。而且還是剛剛大勝過的郭德威。
宋帝怒火中燒“大膽郭德威,為何不聽軍令,擅自攻打魏軍?”
渾然不覺,上一次郭德威做這樣的事情被大加讚賞,一群人圍著讚賞了好幾天。
俗話說的好,好事單一件,壞事串成串。
水師剛剛失利,西麵吐蕃卻出來作亂了。
一隊高原騎兵,竟然度過地形複雜的山野,來到了蜀中。
而,蜀中根本毫無抵抗能力。
宋國騎兵,已經訓練了將近一年,似乎應該可以上戰場了,可事實上,除去韓世忠的手下精銳,其他騎兵根本沒有上過戰場。
這一次,恐怕要入蜀了,若說路途,當然不能是從山間穿過。
最後,大隊騎兵分成三路從三條古道入蜀。
而這一次行軍的統帥,竟然是康王。
按理說,王爺是沒有資格,也不應該接觸到軍隊的才對。
事情還要從很多年前說起。張俊一直和康王關係不錯,若是發生所謂皇位爭鬥,那麼張俊必然被算作康王一派的。
當吐蕃騎兵入蜀之時,張俊已經啟程去太原府接替宗澤老將軍了。宗澤老將軍,身體每況日下,恐怕,不長久了。
而朝中大將竟然都無法出兵,兵倒是有,沒有將。
此時此刻,趙桓才想起,當年方天定說過,若是趙構不生在帝王家,定能成一大將。
無人可用之際,趙桓想起了自己的弟弟。為此,趙桓專門到了皇宮一處小院,上了那個閣樓,詢問趙佶。
趙佶淡然道“天下事,都和我沒有關係了。”
趙桓吃癟,於是,喚來了趙構。
眾多兄弟,大多早夭,其餘的,胸無大誌,抑或沉迷酒色,所以,趙桓的兄弟,多不中用之輩。
有一良才已然是難得了。
趙構聽聞,兄長要讓自己出兵,不由激動地顫抖。
但是騎兵,趙構的確不懂,就算往昔經常與各地到京城的將領學習,長長研析兵書,也隻懂得步兵,對騎兵一點兒都不了解。
走一步,算一步,更何況,還有眾多副將。
就這樣,一個不懂軍事的人,硬生生的被推上了前線,或者說,大後方。
郭德威新敗,一封求罪書寄往朝中,不是奏章,而是一封書信。
擺在了趙桓的桌子上,罪臣不該,傷水師元氣,亂吾皇大業,該當萬死,請貶之。
演的一手好戲,也是朝中為官的精要。
不管如何,在你懲罰前,先吧罪全部往身上攬,攬完了之後你才發現,皇帝不能處罰你,因為不處罰則罷了,真要處罰就是重刑,而當世用人之際,皇帝不會想不通的。
於是乎,郭德威官位不動,望戴罪立功。
於是乎,郭德威,先請罪,所以,無罪。
滿朝文武皆是不滿,討伐聲日日不停。
最後,趙桓一句“若郭德威不做水師將軍,你們誰去做?”
一句話,堵住了所有人的嘴。
而這個時候,李綱卻是上前道“陛下,前線加急,宗澤老將軍與太原府以東三十裡的牛頭山埋伏方毫,大獲全勝,斬敵一千三百於眾。”
趙桓一個顫抖“可是,那支軍隊?”
李綱點了點頭,的確是那支軍隊。
趙桓大笑“宗澤將軍果然是我宋國國柱,回任之際,還重創魏國,該賞!”
高俅躬身,問道“不若,封侯?”
死後封侯的多,活著的時候封侯,實在太少。當然,童貫的封侯確實是當年他攻夏有功。
爾後,張俊打下了西夏,也沒有封侯,甚至沒有封任何爵位。依舊隻是當年掛著的車騎將軍的名字。
還好,好大不小還是個爵位。
這個爵位基本就等於西方的騎士爵位,隻是,比那個要有含金量。
而宗澤,如今腰封侯了。
上古先秦,有一立傳者曾說過,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然後他自己也成為了王侯。
從那以後,似乎,收到這句話的啟發,很多朝代的王侯都是從農民做出來的了。
宋國太祖,乃是將軍出生,先不說其上三代是什麼,他那兩代,都不是農民,所以,宋,如同唐一樣,又是一個華貴的朝代。
又是一個重用寒士卻又鄙夷身份低微之人的朝代。
一邊說,寒士們,秀才們才是天下的根本,一邊,有讓官宦世家的人麼繼續把握這權柄。
宗澤,雖然說是一脈相承的將門世家,但是,宗家卻很少有人封爵位。封男爵以上的爵位。
趙桓也是微微的思考了一下,隻能暗歎,魏國勢大,若不乘此機會鼓舞士氣,那就沒有更好的機會了。
趙桓雙手攤開,放在龍椅兩側,掃視著殿下百官“欽天監,禮部,太常卿寺。這事便由你們籌辦了,官家有些乏了,若是無事便退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