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與李知府見麵,李蔚玨不但知道自己被內定為第五名,還臨時做下一個決定——來府城讀書。
以前是不打算在府城讀書的。
書在哪兒讀不行?想提升速度,多半還是要靠自學,所以去不去府學無所謂。
若不去,隻留在先生的書院,還能經常和先生一起討論學問,那可是開小灶呢。
但這次決定留下了,因為李知府說府城有女子學堂。
女子學堂並非官辦,而是知府夫人牽頭,各官家女眷、以及大商戶們共同出資興辦的學堂。
辦女子學堂的目的,據說是為“讓世間女子博學以廣胸懷,少惑於妄言,欺詐難及,事端不生,兼可習治家之術。”
美好的目的。
學費標準是每人每年10兩銀子,其他費用自理。
殘酷的收費。
真正的大花銷就在“其他費用”上,比如繡布繡線、書本筆墨、年節時孝敬老師的“節禮”;夥食費倒在其次了。
10兩銀子是縣城絕大多數人口的年收入,這就決定了該學堂並不真是麵向“世間女子”招生,而是直接刷掉九成家庭。
昂貴的“其他費用”,更是在餘下的一成家庭中,篩選出其中的一到兩成家庭。
這一兩成家庭,不是當官的就是經商的,足可見此間學堂辦學動機不純。
知府夫人用這招手段不但為自己贏得仁慈博愛、賢良淑德的美譽,還為丈夫籠絡住官場同僚、商賈大戶,並能及時獲知他們的動態,將他們牢牢綁在丈夫的“戰船”上,形成利益共同體。
李蔚玨短時間內還未想到這麼多,他一聽說有女子學堂,首先就想到駱毅,覺得總算有地方能讓小丫頭開眼界、學文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