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完決心和忠心,等那些被分配了任務的官員帶著新作物的種子回去,又認真看過小冊子之後,很快就興奮起來。
他們覺得有很大可能,要是按照小冊子裡寫的去做,能讓糧食增產,能讓百姓們扛過災害。
隻要好好乾,就算沒有神龍的幫助,蝗神真責怪下來他們也不怕,大不了帶頭去吃蝗蟲。
從這點可以看出來,大夏的人在麵對神的時候,在某種角度來說和現代人一樣,信奉實用至上。
如果神能幫助他們,能讓他們過上好日子,或者是求一求就能減少災害,保佑風調雨順,他們不在乎麻不麻煩,再苦再累都會早中晚的進行跪拜。
如果神不能幫助他們,或者說阻礙他們過上好日子,不好意思,那就不要怪他們弑神了。
新作物種子的發放地,是薑啟谘詢各級官員和有經驗的老農,進行綜合評定後選定的。
然而上麵計劃的再好,想的再全麵,最終也需要百姓們去種的,如果百姓不配合一切都白廢。
可在對百姓的勸說上,出現了一些問題。
百姓們知道的少,哪怕官員們再宣傳即將要種植的是高產、是能保暖或是能製成糖的作物,百姓們仍舊無動於衷。
不是他們不願意相信官員們的話,不是他們真傻,而是他們沒有試錯的機會。
種植舊有的農作物,他們心裡有數,隻要老天不是特彆暴躁,他們多少會有些收成,不會被餓死。
可那些新的作物,他們沒見過、沒種過,心裡沒數,萬一種植失敗了怎麼辦?
到時候田裡沒有收成、家裡幾乎沒有餘糧,官府要是還反悔不管他們了,怎麼辦,等著被餓死嗎?
百姓們有這樣的想法,真不怪他們沒見識,實在是百年的戰亂,各種說話不算數的官府見的太多,這讓剛剛開始過上平靜生活的百姓們,很難去信任。
見實在沒有百姓願意種植,官員們沒有逼迫,而是直接用了陛下給出的備用方法,那就是種在公田裡。
拜多年的戰亂所賜,大夏目前的人口很少,被廢棄的田地卻很多。
大夏建立之後,薑啟讓各地收攏了那些田地,一部分作為獎勵賞賜給了有功之臣,剩下的就成了國家所有。
公田收成的一部分上交國家,一部分就是當地的財政收入,而這些田地的種植和打理,基本上是用傜役來完成。
事情聽起來對王朝和各地官府有利,對百姓們很殘忍,但這確實已經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
現在既然沒有百姓願意種植新作物,種在公田裡總行了吧。
這樣做有幾點好處。
第一是,不用逼迫百姓,減少官府和百姓之間的矛盾。
第二是,公田是百姓們種植的,到時候官府讓怎麼乾,百姓們就要怎麼乾,相比起把種子給百姓,能更大程度減少陽奉陰違的情況發生。
第三是,在種植的過程中,百姓們多多少少能學到些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