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盛世!
林源並未在揚州逗留,同楊泰、葉濤和張堯說了幾句話就反身上了馬車離去。看著漸行漸遠的揚州城,林源朝其擺了擺手,放下了車簾。一旁的王明看到這一幕,不禁有些奇怪,這位靖國公是幾個意思。不過隨即想起自己眼下的情況,愁容又掛在臉上。
“怎麼?還沒想通?”好笑著看著王明,林源說道。
有些幽怨的瞥了眼林源,看著那眼光,林源忍不住打了個寒顫,皺眉道“你在這樣,我就讓於是找個荒郊野嶺的地方把你扔出去喂狼。”
王明嚇得一哆嗦,愁眉苦臉道“靖國公,你為什麼總抓著我不放?”
林源沒有回答王明的問題,反而問道“你讀書不是為了科考?”
王明搖了搖頭道“我對當官沒興趣,隻喜歡讀書,不過讀的多是一些旁門左道的書,詩書文集什麼的我興趣不太大。”
“你對雜書怎麼看?”林源問道。
王明看了林源一眼,不知道他是什麼意思,但還是想了想說道“詩書古籍這些大都被世家把持,在下不好評說,但一些雜書並不被世家重視,反倒在民間流傳極廣,除卻幾本啟蒙讀物外,一些雜書流傳並不比一些古籍差。”
林源點了點頭,示意王明接著說。見狀,王明隻能接著說道“咱們就拿公爺提到的《人文誌》來說,裡麵記載了我大周各地風土人情,甚至南梁和北涼都有所涉及,對於一般人來說,足不出戶也能知曉一些外地的知識,在下對這位南遊先生可是佩服得緊,可惜這人出書後就徹底消失了,到讓人有些惋惜。”
“俗話說得好,聖人所言所書都是人間至理,剛剛誇讚雜書,讓聖人書至於何地?”林源笑著問道。
“公爺錯了,至理這話沒有說錯,但文史古籍隻是導人向善,塑造人格,而一些好的雜書倒是能幫人開闊眼見。”王明說道。
“你有沒有想過自己寫一本?累似那本《人文誌》。”林源問道。
王明聽了一愣,想了想苦笑道“我沒有南遊先生那般毅力,怕是會半途而廢。”
“你有沒有想過,有這麼一張紙,上麵記錄各種雜文和詩畫文集,人們可以在這張紙上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林源看著王明說道。
聽了這話,王明皺著眉想了想道“不可能,且不說紙張大小,這麼做沒個十幾年是寫不完這本書的。”
林源沒有反駁,而是笑著說“若是我們隻局限在三兩張這麼大的紙上。”說著林源大致比劃了一下紙張大小,接著說道“內容每隔一段時間更新一次就行,有時可以記錄一些人文趣事。”
王明想著林源的規劃,先是有些不解,隨後眼神逐漸發亮,看著林源說道“這樣做倒是一個好辦法,而且隻要內容出挑,會有一大批人成為老客戶。”
“你覺得,我們還能往裡麵加些什麼?”林源笑著問道。
王明想了想,說道“還可以加一些當地的消息,比方說哪家東西物美價廉一類的。”
林源看著王明,滿意的點了點頭,確定這就是自己要找的人。自江浙查辦一些人後,尤其是薛家,林源現在手裡握著數家原屬於薛家的書店,還有幾架印刷書籍的機器,雖說不是自己的,可賣出去林源又有些不甘心,便有了一些其他的想法,打算回京後試試口風、
這事兒一旦做成,需要專人打理,林源實在信不過朝野那幫大佬,但是一般讀書人又理解不了自己的意思,更不會為了幫他做事放棄科舉。而眼下的王明就是一個再合適不過的選擇。
“好了,你清楚就好,這幾日在路上好好考慮這事,等回到京城後,我再同你說之後的事。”林源止住了王明的話頭,吩咐道。
“額,知道了。”雖不知道林源的意圖,但他還是點了點頭。
“你待會去另一輛馬車上去,那裡有我從江浙帶回去的書,你可以翻看。”林源的話讓王明總算感到一絲光明,點點頭道“知道了,多謝靖國公。”
林源獨自坐在馬車中想著關於薛家那幾家印書館的事情。最開始沈漣建議自己全部充公,在江浙印發書籍,供貧苦人家購書,一律虧損有府衙承擔,但林源卻有自己的想法,討價還價之下,林源將最大的一家印書坊交給了沈漣而自己留下了全部書坊。
林源清楚,眼下的大周,人們的消息互動隻來自口口相傳,掌握書籍知識的人在這個時代有極高的地位,這也是為什麼百年世家林立的原因,林源自己很清楚在消息閉塞的情況下,輿論的導向有多可怕。即使不為朝廷著想,為自己也是一道保障,但這個度要把握好,否則稍不留意就是滅頂之災。做官做到現在這個位置林源已經很滿意了,剩下要做的就是保護好身家性命,逍遙一生。
“少爺,前麵有人攔路。”車隊突然停了下來,林源正打算問問怎麼回事就聽到於世在車外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