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張淩陽如此說,張致遠急忙扣首“草民叩謝天恩!”
張致遠畢竟是內閣首輔,且還是先帝欽命的輔政大臣。原本朝堂上的大臣會以為張淩陽會和張致遠三辭三讓。
可他們卻萬萬沒有想到,張淩陽居然就這麼輕易的同意了張致遠的辭呈。
相比較文官們的瞠目結舌,勳貴們則一個個麵帶喜色。
內閣首輔張致遠的突然辭職,意味著接下來幾年之內,文官集團必然群龍無首。
那勳貴集團便有了一絲喘息之機,不再像之前那般,被文官集團壓的喘不過氣來。
待張致遠蕭索的離開太和殿,張致一被押解出去之後,張淩陽看著堂上的諸位大臣,說道“俗話說,國不可一日無君,現在張致遠已經辭去內閣首輔之職,諸位愛卿以為,接下來誰可擔任內閣首輔職?”
原本,最後可能接任張致遠內閣首輔一職的,便是其親家翁周善寧。
可周善寧同樣因罪下獄,且一向魏王甚隆的禮部尚書趙濟亦是如此。
故而,一時間眾文臣心中也沒有好的人選。
其實,論起資曆,現在朝堂之上最有資格接任內閣首輔的大臣非戶部尚書鄭永基及刑部尚書陳一鳴二人莫屬。
可在一眾文臣看來,鄭永基為官不夠剛正,有牆頭草的嫌疑。
而陳一鳴則是一直如同一個隱形人一般。除卻刑部負責的案子以外,他很少對朝政發表過什麼看法,故而在文臣看來,陳一鳴也不是好的內閣首輔的人選。
至於另外兩名尚書,工部尚書陳偉國比陳一鳴還不如,而兵部尚書馮左良則是勳貴一係人馬,也是不行。
而一向以剛正著稱的左都禦史李廣泰也有一定的資格問鼎內閣首輔,但李廣泰就是太過於剛正,如果由其任職內閣首輔,隻怕會加劇君臣之間的矛盾,也不合適。
因而,大臣們經過深思熟慮,將這幾人全都排除在外。
但除卻這幾人之外,便再無旁人有這個資格及資曆來做這個內閣首輔了。
也是因此,大臣們一個個都不敢發表看法。
見此,張淩陽眼神中閃現一絲笑意,說道“既然諸位愛卿心裡沒有合適的人選,那朕就給你們任命一個吧!”
“戶部尚書鄭永基,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聞言,左都禦史李廣泰出列道“啟稟陛下,論資曆,鄭尚書確實有資格問鼎內閣首輔,可鄭永基為人卻太過於圓滑,隻怕不堪大人,臣懇請陛下另擇他人為相!”
“李禦史所言雖不儘實,但微臣能力不足,不怕會辜負陛下的一片期望,還請陛下另擇其他賢臣為相!”鄭永基亦出列,婉言拒絕道。
見鄭永基竟然沒有反駁自己,反而自己主動表態不願擔任內閣首輔一職,李廣泰不由有些驚訝,便多看了鄭永基幾眼。
鄭永基好似感覺到李廣泰在打量自己,便回頭給了李廣泰一個微笑。
而龍椅上的張淩陽卻笑道“李愛卿有些言過其實,而鄭愛卿又有些妄自菲薄了。
以朕看來,鄭愛卿有資曆,有威望,也有能力擔任內閣首輔一職。
不說其他,單單揚州鹽務之事,這麼多年來,一直沒人敢於揭發。
而就算鄭愛卿,在剛剛任職戶部尚書不到幾天的功夫,便發現了鹽務之中的貓膩,且不惜得罪同僚,向朕揭發。
如此大臣,又豈是狡詐圓滑之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