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昏君!
十一月上旬,遠在江寧的戶部尚書朱開山向張淩陽呈來奏折,說全國土地已經丈量完畢。
三天後的大朝會上,張淩陽正式頒布攤丁入畝及士紳一體納糧兩項政策,頓時引起滿朝嘩然。
雖然大臣們都明白,這兩項政策的實施是遲早的事情,可卻沒有想到張淩陽居然宣布的這麼著急。
畢竟,滿打滿算,龍椅上這位天子登基也不過才兩年的時間。
即便是偏向張淩陽的派係,也覺得天子宣布的有些過於著急。
而那些士紳代表,更是言之鑿鑿的表明,如此做法,乃是與民爭利,朝廷會因此而儘失人望……
支持改革之人中,亦有人出來諫言,引經典據的表示,天子此事操之過急,隻怕會適得其反。
治大國若烹小鮮,張淩陽又何嘗不懂的這個道理?
前世的秦、隋兩朝,都因為行事過於著急而導致兩代而亡,這一世的史書上,亦有這樣的例子。
可張淩陽更明白時間不等人的道理。
所以根本就不顧群臣的勸阻,強硬的頒布了攤丁入畝及士紳一體納糧兩項政策。
下朝之後,內閣首輔鄭永基、吏部尚書陳一鳴、刑部尚書高霈、禮部尚書曹睿、左都禦史李廣泰等人聯袂求見。
這些大臣,都是支持張淩陽之人。
除卻李廣泰、陳一鳴兩人之外,鄭永基、高霈、曹睿三人,無論他們之前心中是何想法,可自他們的女兒入宮的那一刻起,他們身上便背負起了‘外戚’這一個詞。
也就是說,鄭永基、高霈、曹睿三人的利益早已同張淩陽的利益牢牢的捆在了一起。
“幾位愛卿前來,可是勸朕收回成命?”幾人看座之後,張淩陽問道。
“正是!”剛剛坐下的鄭永基起身勸道“臣等也明白陛下的良苦用心,更明白朝廷稅務已經到了不得不改革的地步。
可陛下如此做,實在有些操之過急。縱觀史書,這樣的事情屢見不鮮,很多王朝也是因此而亡,還請陛下三思啊!”
“鄭閣老所言極是!”陳一鳴亦起身勸道,“陛下,一旦對士紳逼迫過甚,隻怕他們會因此而心生不滿,甚至舉兵造反也說不一定。
為了江山社稷,陛下應緩緩圖之才是!”
攤丁入畝、士紳一體納糧兩項政策,頒布之前,張淩陽並未與眾人商議,所以這幾位大臣很不明白,天子為何這麼著急的頒布這項政策。
畢竟,才剛剛登基兩年的天子,根基還算不上穩健。
張淩陽苦笑一聲,說道“朕何嘗不知這個道理,可朕也有自己的苦衷!”
鄭永基幾人聞言,紛紛側目,想不明白張淩陽到底有何苦衷。
見此,張淩陽索性便問道“幾個月前,朕召見了兩個西夷使臣,不知幾位愛卿可曾聽說?”
“臣等聽說過此事!”鄭永基回道,“難不成此事與那西夷有關不成?”
張淩陽苦笑著點了點頭,又扭頭對一旁的孫勝說道“孫勝,將西夷使臣威爾遜進獻的那張堪輿圖取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