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才總督大人可是給本官說了,最先登上蘇州城牆的那一隊人馬,才有資格享受他老人家做的飯菜!
兄弟們,你們說整個江南,最勇敢的軍隊是哪一支?”
“自然是咱們了!”下麵的將士呼嘯著喊道,聲音很是熱烈。
“兄弟們,你們有沒有信心第一個登上蘇州城的城牆?”
“有!”山呼般的聲音再次襲來,震得這個校尉的耳朵直‘嗡嗡’作響。
見此,校尉滿意的點了點頭,大聲說道“既然如此,那兄弟們就加緊時間趕路,咱們爭取成為第一支到達蘇州城下的隊伍!”
說著,那名校尉一揚馬鞭,下麵的將士步伐不由就加快了幾分,仿佛身上有使不完的力氣一般……
然而,在隊伍的後方,聽到耳邊傳來的山呼海嘯般的聲音,孫定宗的心情並沒有那麼樂觀,相反還有一點的傷懷。
因為孫定宗明白,將士們此刻的熱情,過不了幾個時辰,將會轉變成為戰場上的慘烈。
這樣的場景,孫定宗已經遇到了無數次。
每一次,士兵們都會踏上義無反顧的步伐向敵人衝鋒。
每一次,都有許多將士同敵人同歸於儘。
將領同下麵的士兵打成一片,或者說和將士們同甘共苦,說起來是一個極其褒義的話語。
可在褒義的背後,往往是將領的無情和冷酷。
因為將領這麼做,士兵們往往會為其效死。
就好比戰國時的吳起,和士兵同甘共苦,甚至為將士吸濃瘡。
可每每遇到這樣的情況,將士的父母都會哭泣。
為何?
因為他們知道,隻要吳起這麼做了,自己的兒子在戰場上肯定會拚死殺敵。
也往往,他們的兒子無法生還!
孫定宗這麼做,同吳起有異曲同工之妙。
因為孫定總明白,每每自己說出親自下廚為他們做飯之後,將士們作戰的時候都是義無反顧、奮不顧身……
這中情形不是一次兩次,而是已經出現了許多次。
可慈不掌兵。
孫定宗隻是傷感了那麼一會兒的功夫,甚至連一滴鱷魚的眼淚都未留下,便收拾好心情繼續帶著隊伍向蘇州城趕去……
蘇州城內,當地的士紳在除夕這一天一大早,便拉著大車大車的酒肉來到了軍營。
雖然現在戰事吃緊,甚至可以說敗局已定,可士紳集團依舊幻想著能夠挽回敗局。
亦或者說,他們並不甘心就此失敗。
如果挽回敗局?
他們目前還沒有想到辦法,可他們卻明白,士氣卻是不能再泄了。
如若不然,隻怕朝廷大軍還未兵臨城下,這些丘八就要倒戈相向了。
所以,士紳集團開始積極拉攏下麵的將士。
除夕這天,酒肉自然是少不了的。
可比酒肉還要吸引人的,自然是白花花的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