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通政司便收到了一份來自寧國公孫定安的奏折。
看過內容之後,通政司的人不該怠慢,急急將奏折送入宮中……
“什麼?寧國公遞交了辭呈?”看著孫勝呈上來的奏折,張淩陽有些驚訝的合不攏嘴巴。
打開奏折看了幾眼,張淩陽喟然長歎一聲“寧國公這分明是擔心鳥儘弓藏、兔死狗烹啊!”
張淩陽又如何猜不出孫定安心中的想法?
以寧國公府現如今的權勢地位,確實會引起天子的忌憚。
畢竟功高震主的事情,曆史上曆來是屢見不鮮。
不說其他,單單是雄才大略的唐太宗李世民,在李靖率師滅了東突厥之後,不就對李靖產生了忌憚之心嗎?
要知道,那可是千古一帝的李世民。
更遑論其他皇帝?
可張淩陽是其他皇帝嗎?
現在張淩陽是要錢有錢,要人有人,且又有龍驤、虎驤以及三支皇家親軍,又豈會忌憚孫定安?
好吧!
其實張淩陽心裡還是有那麼一丟丟的忌憚的。
“不允!”隻是一刹那的功夫,張淩陽腦海裡便百轉千回,將孫定安的奏折給打了回去。
第二天,孫定安再次提交辭呈,又被打了回去。
第三天,孫定安又一次提交辭呈……
如此三辭三拒,最後張淩陽才‘勉為其難’的同意了孫定安的辭呈。
這下,張淩陽高興了,因為他不用擔心孫定安功高震主的事情發生了。
孫定安也放下了心事,不用再擔心兔死狗烹、鳥儘弓藏的事情發生了。
朝中大臣自然也高興了,因為孫定安隻要一辭去身上的官職,勳貴集團將會麵臨如同文官集團一般群龍無首的局麵。
如此,三方皆大歡喜,自然是可歌可頌。
甚至,一向對勳貴不假辭色的文臣,也開始大肆吹鼓其孫定安,將其吹噓成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一代名將。
想想文臣們的那些阿諛之辭,孫定安就有些臉紅。
自然,張淩陽所麵對的阿諛奉承,絕對比孫定安隻多不少。
張淩陽口中雖然謙虛,心中卻不無想著“難道朕真的這麼英明神武不成?”
想想大臣們口中極儘咱們之辭,張淩陽心裡就覺得十分舒坦。
“怪不得曆史上那麼多聖主明君晚年一個比一個昏庸呢?這華麗麗的讚美之辭,誰不愛聽?”好在,張淩陽心裡還保持著幾分清醒,並未因大臣的讚美而迷三倒四。
朝中諸事安排妥當之後,張淩陽將目光瞅向攤丁入畝及士紳一體納糧兩項政策的實施上。
這兩項政策,關係到大周的長治久安,一點都馬虎不得。
張淩陽心中隱隱有一種直覺,雖然士紳集團的叛亂被鎮壓了下去,但這兩項政策真正實施起來,隻怕還有一些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