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舉動,更加的引起眾人的不滿。
六部九卿之中,想來以吏部、戶部為尊,而在座位上,大周又向來以左為尊,高霈身為刑部尚書,何德何能能夠坐到上首的位置?
見眾人都已到齊,輕輕瞥了高霈一眼,鄭永基說道“今日老夫喊諸位過來,是有要事要同諸位相商……”
鄭永基將張淩陽欲征收商稅、礦稅的事情一一告知在座諸位人,“……陛下命內閣連同戶部一同整理出陳條,隻怕不日就要谘詢。”
“征收商稅、礦稅?”乍一聽鄭永基口中吐露出來的信息,最高興的莫過於左都禦史李廣泰了。
李廣泰拍手說道“都說士、農、工、商,商人地位最低,可自大周開國以來,便從未向商人征收過一文錢的稅收,朝堂早就應該這麼做了。”
相比較李廣泰的拍手稱讚,堂上最不高興的,莫過於高霈了。
之前,高霈通過一些手段,在江南幾個州府安插了幾名親信。
前些日子,這些親信向高霈回信說,一些浙商、徽商欲拜入他們的門戶,請高霈拿定主意。
商人依附於士紳,是大周曆來的傳統。
再說,商人代表什麼?
商人代表的可是白花花的銀子!
高霈又怎會拒絕?
在高霈的授意下,遠在江南的幾個門生故吏陸續收了好些商人入夥。
說是入夥,其實就是商人每年都要向他們繳納一定的金銀,來確保他們以後能夠安全行商。
其中拿銀子最多的,自然是戶部尚書高霈無疑。
就在這短短幾個月的時間裡,高霈便已經收到了不下一百萬兩的銀子,其他田莊、商鋪、美人、文玩字畫、奇珍異品更是無數。
所以在聽了鄭永基的話之後,想也不想,高霈便開口道“太祖皇帝在位之時,便已經下旨說商人永不征稅的事情,現在突然要向商人征稅,難不成太祖皇帝的話不聽了不成?祖宗的規矩不用了不成?
陛下雖然英明神武,但有些事情處理起來難免有所遺漏。身為朝廷重臣,我等自然要提醒、勸諫陛下……”
高霈巴拉巴拉一大通,話裡話外都是勸在座眾人勸諫張淩陽收回成命的意思。
“你想要陛下收回成命,可老夫這會偏偏要勸陛下征收商稅、礦稅。”原本,鄭永基心裡也是不願看到朝廷征收商稅、礦稅的,畢竟鄭永基本人手下就有不少的商鋪。可如今見高霈這麼急不可待的跳出來反對,心裡暗暗打定了主意。
跟鄭永基所想一般,曹睿、朱開山、陳一鳴等人也不願意看到高霈好過,心中亦不約而同的打定了支持朝廷征收商稅、礦稅。
這麼做,他們無疑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可能看到高霈吃癟,他們樂意。
純屬為了反對而反對。
高霈說完之後,朱開山便開口反駁道“高尚書此言差矣!太祖皇帝之時,大周耕地幾何?百姓幾何?商稅又是幾何?
須知時移世易,太祖皇帝定下的國策,在那個時候確實再合適不過,然而現在已經過去了兩百載,如果還抱著之前的老觀念,老夫不得不說你一句‘因循守舊’了。”
“朱尚書所言極是!”曹睿附和道“老夫雖不曾在戶部任職,可前些年擔任兩江總督之時,老夫便知道江南的那些商人,一個個可都是富可敵國之輩。如果放任他們不管不問,隻是向百姓增稅,隻怕說不過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