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才遵旨!”
……
陽春三月,鶯飛草長。
這日,英吉利使臣威爾遜再度來到大周京城。
此次,除卻大批的機械設備之外,威爾遜還帶來了上千名專家、學者及技術工人。
對於威爾遜的此次到訪,張淩陽格外的歡迎。
在乾清宮內,張淩陽接見了威爾遜。
威爾遜一如既往的呈送過來英吉利女王的親筆書信,並對張淩陽請求采購一批用於治療黑死病的藥丸。
張淩陽想也不想便答應了下來。
配置這些藥丸,用的都是普通的藥材,早在知道了黑死病正在歐洲肆虐的消息之後,張淩陽便已經下旨,讓好幾處皇莊全都種植了相關的藥材。
如今,藥材的成本已經被壓縮到了一個極其低的地步。
從中,張淩陽謀取的利益也是數十倍。
可這些威爾遜並不知情,依舊以一兩銀子一枚的價格采購了一批藥丸。
再說,即便威爾遜明明知道這些藥丸的成本價格極其低廉,卻也不得不進行采購。
現在,因為這些藥丸的緣故,英吉利現任內閣已經受到了公民的質疑。
如果再不及時將這些藥丸運送回英吉利,隻怕內閣倒台也是遲早的事情。
此次,跟隨威爾遜前來的還有數十名英吉利商人。
除卻采購藥丸之外,還要采購大批的絲綢、茶葉以及瓷器等奢侈品。
至於價格?
自然跟上次一樣。
絲綢、茶葉、瓷器這三樣五品,大周處於壟斷的地位,威爾遜等人自然沒有討價還價的資格。
也因此,大周又賺取了一筆銀子。
仔細算下來,雖然大周從歐洲采購了大批機械,又引進了上千名學者和技術人員,可最後這項買賣,大周已經賺取了上百萬兩銀子。
其實這種情況並不奇怪。
現在歐洲生產的機械,其實並不是太值錢。
至於那些專家、學者以及技術工人,威爾遜又不是人口販子,隻是從中賺取一筆中介費而已,大周自然也沒有花多少銀子。
再說,人口價格,在這個時代是很低廉的。
可為何威爾遜不遠萬裡的運來上千人,而不是運來了數十船的商品呢?
其實說到底,是大周對歐洲的商品的需求並不大。
如果仔細算一筆帳,不難發現,自大周建國的這近二百年時間裡,歐洲商船向大周輸送最多的,不是其他,而是金銀。
甚至可以這麼說,歐洲在美洲開采的金銀,一半以上都流入了大周的口袋,大周又怎會不富裕?
歐洲列強及各國的經濟學者,自然也意識到了這個事情,並出台了多項政策限製金銀流入大周。
可麵對巨大的利潤,歐洲商人依舊不斷的來往於大周同歐洲之間。
久而久之,到了現在,這些政策便成了一張廢紙,根本起不到一丁點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