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昏君!
一百萬兩銀子,看似很多。
可也分對什麼人來說。
至少對於鄭永基來說,弄出一百萬兩銀子並不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
鄭永基家中本就富裕,再加上其夫人持家有方,拿出一百萬兩銀子,雖不說抬抬手就有,可家中要擠一擠,還是拿的出來的。
再變賣了幾家店鋪之後,贖罪銀總算是上繳完畢,鄭永基也總算是從錦衣衛詔獄裡走了出來。
不過一個月的時間,鄭永基又陸陸續續賣了自己在京城所有的產業,出京城南下豫南治所開封府赴任去了。
其實,在鄭永基出詔獄的第一時間,新上任的司禮監掌印太監小福子便尋到鄭永基,並送給他一張張淩陽親手所書的字帖。
憑著這張字帖,鄭永基可以在大周任意一家皇家銀行,調取不下一千萬兩的現銀。
當然,這筆銀子的用途,小福子也跟鄭永基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便是營建洛陽城。
在小福子說出‘營建洛陽城’這五個字之後,政治嗅覺一向敏銳的鄭永基便明白過來,張淩陽這是在為遷都做準備。
雖然小福子沒有明說,鄭永基還是第一時間便想到了。
要不然,無緣無故的,張淩陽又怎會營建洛陽城呢?
對此,鄭永基其實是持支持態度的。
因為無論是從政治還是經濟、文化方麵考慮,現在的京城,確實不適合成為都城。
當年太宗皇帝定都京城之時,便遭到了無數朝臣的反對。
可太宗皇帝是強勢之人,你越是反對,他越是這麼乾。
到了現在,京城的人口已經多達百萬,各種壓力也撲麵而來,特彆是糧食方麵的壓力,更是極大。
幸虧有運河支持,如若不然,京城彆說養活百萬居民了,即便是養活三十萬,隻怕也有些困難。
鄭永基明白這一點,來自後世的張淩陽又怎會不明白,所以這才想要遷都……
……
鄭永基出京之後,朝中大臣心中都鬆了一口氣。
身為‘罪魁禍首’,鄭永基隻是被貶為一省巡撫,可以說雷聲大、雨點小。
對於他們這些隻是參與其中的大臣來說,那最後的處罰結果肯定會鄭永基還不如。
果不其然,最後他們這些參與的大臣被罰了十萬兩不等的贖罪銀,以前的罪,算是一筆勾銷了。
十萬兩銀子,對於家境殷實的人家來說,籌集出來不算什麼難事。
可對於那些揮霍無度的人來說,可就不是一個小數目了。
不過好在,皇家銀行貸款業務。
他們這些被罰了銀子的大臣,無不將家中產業抵押給皇家銀行,這才籌集了足夠的贖罪銀。
當然,因為張淩陽早就透過口風的緣故,皇家銀行並不接受京城附近的產業。
畢竟,遷都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如果按照現在的市場價格收沒大臣們在京中的產業,一旦張淩陽正式下達遷都的命令,隻怕這些產業都將大幅度貶值。
所以,為了避免虧損,皇家銀行不接受大臣以京中產業進行抵押。
當然,不知道消息的大臣,也不願將京中的產業抵押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