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語言的不便顯而易見。
技術人員無法與下麵的普通工人溝通,各種問題便接憧而來,進而越積越多。
而大周會英、法等國語言的人才又少之又少,因而即便張淩陽這位來自地球的穿越者,一時間也想不出什麼好辦法。
不過工業體係的建設,並不是一蹴而成的事情,張淩陽也不是十分著急,隻要最為重要的火器局和造船廠能夠保證產量,張淩陽就沒有什麼好擔心的。
這一年來,京城裡的文武百官第一次見識到了科技的力量。
雖然大周在開始發展工業時有著這樣那樣的問題,可每天京城西郊的西山向京城源源不斷運輸的煤炭,運河上已經被改造成蒸汽船的商船源源不斷的從全國各地向京城運送物資,效率比以往提高了兩倍不止。
這些,大周的官吏以前哪裡經曆過?
張淩陽卻是不管這些官吏心中所想,將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大周的工業化建設之中。
原本,這並不是張淩陽這位天子要操心的事情。
可大周哪裡又有懂工業的人在?
如果不是被現實逼迫,以張淩陽的性格,早就躺在皇宮裡溫香暖玉在懷的享起了豔福。
在天津衛,數十條蒸汽戰船被陸陸續續建造完成,經過三個月的海上訓練,等到了十一月份,大周皇家海軍第一艦隊算是徹底成軍了。
這一天,張淩陽親自檢閱了軍隊,並下令皇家海軍第一艦隊進行自己的第一次航行。
說道大周皇家海軍第一艦隊,就不得不提第一艦隊的統帥,指揮使韓良了。
原本,張淩陽也在為海軍統領的事情發愁,大周以前是有水軍,可其中無論低下的士兵也罷,還是上麵的將領也罷,幾乎沒有過海上作戰的經驗。
所以如何選拔合格的海軍將領,便成了張淩陽頭痛的問題所在。
索性,張淩陽便下旨讓大周各地所以衛指揮使及以上的水軍將領全部入京。
早在之前,各地衛所便傳遍了天子欲打造大周第一支海軍的消息。
這在大周也根本就不是什麼秘密,張淩陽更沒有刻意隱瞞這個消息。
因此,當正式旨意下來之後,各地水軍將領無不摩拳擦掌。
當然,主要是以江南的衛所為主。
畢竟,在西北等內陸,也尋不到一支水軍不是?
雖然這其中很多人都是舊相識,但麵對大周第一支海軍將領這個香餑餑,誰都不會承讓。
經過激烈的競爭,江寧水軍衛指揮使韓良脫穎而出,順利進入了張淩陽的視線。
自然,張淩陽也不會輕易的將這麼重要的一個位置輕易的給一個重來沒有參加過海軍戰鬥的水軍將領。
在韓良覲見的時候,自然少不了問了一些專業性的問題。
至於張淩陽如何懂的海軍的專業知識?
張淩陽本人自然不懂,可皇家學院那麼多來自歐洲的專家、學者,又怎會缺乏懂海軍知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