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昏君!
五天後,駐周大使館使臣威爾遜終於接到國內的書信,並且還是女王陛下的親筆書信。
看過這封書信,威爾遜的心情極其糟糕。
一直以來,威爾遜都以為英吉利是不想同大周開戰,隻是想要通過正常手段來維持和大周的貿易的。
所以威爾遜一直往這方麵努力,即便英吉利駐天竺總督弗蘭克貿然同大周開戰,威爾遜也以為是弗蘭克自己的一廂情願。
可現實卻是,早在今年年初的時候,英吉利的上議院便就大周進行了具體的報告。
結果發現,這兩年英吉利每年對大周的貿易逆差已經達到了近千萬兩白銀。
如果僅僅隻是如此,作為日不落帝國的英吉利還能接受。
可比這更糟糕的是,這幾年每年都有上千名優秀的科學技術人員前往大周。
這個情況,一開始的時候英吉利政府並沒有重視,直到去年年底的時候,英吉利皇家學院的院長向內閣首相出示了一份證明,才得以確定這種情況。
從泰安四年開始,英吉利皇家學院每年流失的科技人才就高達五百名之多。
這其中,前往大周的人才就有一半之多。
一開始,英吉利皇家學院的院長還沒有重視這種情況,直到去年年底的時候,皇家學院院長突發奇想,就做了一番統計,這才發現這種情況。
事實上,到了泰安七年的年底,英吉利前往大周的科技人才已經達到了五千人之多。
經過深入調查,英吉利皇家學院院長經過調查更是發現,除卻高級彆的科技人才之外,這幾年前往大周的高級技工累計已經達到了五萬人以上。
這不得不引起院長的重視。
所以在經過調查之後,院長義無反顧的向內閣首相提交了這份報告。
看過這份報告,內閣首相頓時就做不住了,急忙命人前去調查。
而事實上,結果比院長報告的情況更加的糟糕這幾年英吉利前往大周的高科技人才已經不下萬人,而高級技工個人能夠不下十萬人之多。
於是在得到詳細情報的當天,內閣首相就去白金漢宮與英吉利女王進行了秉燭夜談。
最後兩人決定,就此事通知上議院進行討論。
而結果就是,在得知大周的情況之後,上議院的議院紛紛叫嚷著與大周開戰。
畢竟,貿易逆差損害的不僅僅是英吉利國家的利益,更是他們自己的利益。
所以年初的上議院的會議之中,對大周開戰的議題很順利就通過了。
可另一方麵,這些議員又垂涎大周的絲綢、茶葉以及瓷器,所以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和享受,他們才選擇了不通知威爾遜,而是直接向英吉利駐天竺總督弗蘭克直接向大周藩屬國緬甸開戰。
這麼一來,英吉利既可以維持自己的利益,同時一旦出現戰況不利的事情,他們又能有足夠的理由推脫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