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昏君!
“不舍嗎?”張淩陽盯著王皇後認真的看了片刻,見王皇後臉色不似作偽,遂化作一道歎息,“其實朕也是不舍的,天底下又有哪個做父母的,願意自己的子女離開身邊?”
張淩陽這話說的不假,這天底下,無論是達官顯貴,還是平民百姓,這做父母的,誰不願意看到膝下兒孫滿堂?
可現實呢?
現實卻是殘酷的。
如果現在張淩陽不將自己的幾個皇子早早的分封出去,隻怕待其成年,兄弟鬩於宮牆之事是顯而易見的。
張淩陽並不是什麼大聖人,並不覺得單憑自己的幾句教導,就能讓幾個兒子兄弟和睦。
皇位的誘惑實在是太大了,隻要有能力的皇子,誰又能拒絕得了這份誘惑呢?所以張淩陽才想著應該儘快在皇子們未成年之前徹底絕了他們的那點子念頭。
這個時候的張淩陽才想到古人所說的立嫡立長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因為這樣可以在一定範圍內儘量避免內鬥。
如果說是立賢立能,那無疑會加劇皇子之間的內鬥,甚至鬥一個你死我活,天底下又有幾個做皇帝的願意看到自己的子女互相殘殺?
所以曆史上絕大數封建王朝都是選擇立嫡立長的做法。
有時候,甚至大多數時候,作為嫡長子的太子都不是眾位皇子中能力最為顯著的那個,可皇帝為何還要這麼做?
張淩陽想過,為何要這麼做呢?
在張淩陽看來,這樣可以最大可能的避免內耗,因為皇子一旦有了野心,就會不擇手段,而大臣為了從龍之功,也會加入其中,以至於國家機器不能正常運行。
畢竟對大臣來說,天底下最大的功勞也就是從龍之功了吧。
特彆是對於那些武將來說,也許他們在邊疆苦戰數十載,甚至為朝廷開疆拓土,也不及從龍來的富貴大。
既然天底下最大的功勞是從龍之功,那臣子們隻要投靠一個看好的皇子,而後不斷的給對方挖坑就是,誰還願意專心做事?
因為你即便做了幾百上千樁好事,有可能也如不了天子的眼。可一旦你投靠了一位皇子,這名皇子有可能隻是舉薦一下,你就能平步青雲。
這樣的情況下,誰還願意去做實事?
這顯然不是張淩陽願意看到的,也不是張淩陽所推崇的。
甚至有時候連很多人崇拜的帝王之術,張淩陽也是不屑的。
在張淩陽看來,所謂的帝王之術,無非是‘平衡’二字而已,帝王一旦搞起了平衡,朝中就會黨爭紛起,所以張淩陽才不會去搞所謂的平衡。
時間不過幾個呼吸的功夫,張淩陽便想了這麼多。
這個時候,王皇後開口打破了平靜,說道“皇上,時候已經不早了,隻怕除夕宴也要開始了,咱們還是早些過去吧!”
“那這就走吧!”張淩陽點了下頭,邁步走出了宸安殿的大門。
今晚這是張淩陽同眾嬪妃在洛陽渡過的第一個除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