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好了,這項製度隻要一經定下,以後皇帝們再想從國庫拿銀子,根本就成了沒影的事了。
如果還有哪位大臣敢開這個口子,為天子支取國庫的銀子,那就是奸臣,那就是佞臣!
就是一向性格比較秉直的左都禦史李廣泰,對這件事情也是大力支持。
隻要是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來,這個製度隻要落實下來,對朝廷的好處有多大。
當然,這也不是說,朝廷以後不再向皇家銀子了。
銀子還是要給的,隻是這數量上嗎?
皇子領的是俸銀,一年下來也不到一千兩銀子。
就是皇帝本人,經過張淩陽和六部九卿的討價還價,最後決定每個月向皇帝本人支出三萬兩白銀,就算是朝廷給皇帝發的薪水吧!
一個月三萬兩白銀,一年就是三十六萬兩白銀了。
如果換做是泰安初年那會兒,足夠皇宮裡的一應開銷了。
可這會兒已經不是泰安初年那會兒了。
那會兒朝廷一年的稅賦不過四五百萬兩銀子,所以無論是皇家還是下麵的黎民百姓,生活都很拮據。
可這會兒呢?
這會兒朝廷每年的財政收入已經超過三萬萬兩白銀了。
而皇家的開銷,也隨著國勢的增強與日俱增。
現在,皇宮裡每個月的開銷都要超過十萬兩白銀。
吃食上都是些珍饈,皇妃們的穿著也都一個比一個的華麗,首飾、寢宮裡的擺件,一件比一件名貴,花出去的銀子自然而然也就多了起來。
不過好在,張淩陽雖然沒有什麼經商頭腦,可畢竟站在一定的曆史高度上,自然也就知道很多賺錢的行當。
要不然,後宮這些花銀子如流水的嬪妃們,張淩陽還真養不起。
對於嬪妃們如今花銀子如流水一般,張淩陽也並未苛責什麼。
都是自己的女人,而張淩陽現在本身又不卻那點銀子,要是在這一點上還苛責什麼,那也太小家子氣了。
現在皇家經營的所有行當,沒個月給張淩陽帶來的純利潤超過兩百萬兩白銀,所以自己的女人們,每個月耗費這麼點銀子,也就不算什麼了。
沒有人做過詳細的統計,不過據內閣首輔鄭永基和戶部尚書朱開山兩人私底下討論,得出了一個驚人的結論那就是現如今,天子內帑的存銀已經超過一萬萬兩白銀了。
是不是很驚人?
是不是很意外?
其實一點都不意外。
原本,張淩陽剛剛上位那會兒,內帑就有三千萬兩白銀的家底。
而皇家銀行一年帶給張淩陽的純收益,就不下五百萬兩銀子。
十多年時間過去了,皇家銀行帶給張淩陽的收益至少要超過五千萬兩銀子。
這隻是一個保守數字。
畢竟隨著時間的發展,皇家銀行開拓的業務也與日俱增。
如果再加上商務監每年的收益,那內帑的存銀超過一萬萬兩,自然也就不是什麼匪夷所思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