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時間一久,歐羅巴諸國就發現了其中的不妥。
可現在木已成舟,無論是大周商人,還是歐羅巴商人,都已經習慣了以白銀為貨幣的交易方式。
這進一步衝擊了歐羅巴諸國的金本位製度。
此時歐羅巴諸國再想後悔,就已經有些遲了。
其中最主要的,是自從西亞戰爭結束以後,歐羅巴諸國很難再統一起來抗衡大周了。
現在歐羅巴的任何一個國家,無論是法蘭西還是英吉利,無論是在政治、軍事上,還是在經濟上,都難以與大周匹敵。
現在這兩個歐洲強國已經開始有些有心無力了。
對於歐羅巴諸多國,張淩陽一直秉持的態度是奢侈品控製貴族、商人,貴族、商人控製平民。
在歐洲任何一個國家,隻要稍有身份的人,他們身上穿的衣服無一不是出自大周,他們喝的茶葉、用的瓷器也都無一不是來自大周。
張淩陽想到的這麼模式,其實對後世的奢侈品品牌來說,已經爛大街了。
就比如平民的依著打扮追隨影視歌明星,而這些影視歌明星追附歐美各大奢侈品品牌。
這些奢侈品品牌隻要從某一個國家挑選一個明星品牌代言人,那麼就有無數這位明星的簇擁為其買單。
無論是從奢侈品品牌,還是日常的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麵,都是如此。
要不然各種廣告也不會爛大街了。
如今大周的策略就是如此。
大周每年向歐羅巴諸國輸送各種奢侈商品,而那些有財力的貴族、商人自然而然就成了大周商品的頭號顧客。
一旦這些貴族、商人穿上大周的衣服,喝上大周的茶葉,用上大周的瓷器,那更下一級的人,自然也就會爭相模仿。
久而久之,歐羅巴諸國就成了大周的商品傾銷地。
一開始的時候,這些隻是體現在絲綢、茶葉、瓷器這些大周特產上麵。
而時間一久,來自大周的服飾也成為各國貴族、商人追擁的對象。
再然後,各種商品自然而然也會受到歐洲人的追隨。
其實追究到底,這就是張淩陽對歐羅巴諸國的一個漢化手段而已。
歐洲貴族、商人對大周的商品感興趣,自然而然就會對大周的其他東西產生興趣,甚至開始學習漢語,想要前往大周一趟。
一直效仿貴族生活的平民,見貴族都這麼做了,他們又會做何感想?
自然是覺得大周的什麼都是好的,要不然那些貴族為啥穿來自大周的衣服?佩戴大周的首飾?喝大周的茶葉?用大周的瓷器?
而這一現象導致的最直接的結果,就是歐羅巴諸國前往大周留學的人數越來越多。
以歐羅巴最強大的法蘭西和英吉利兩個國家為例,就泰安十七年這一年時間裡,申請前往大周留學的學生就突破了千人大關。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張淩陽相信,留學生的人數隻會越來越多。
為此,國子監不得不進行擴建。
為何是國子監而不是皇家學院呢?
大周皇家學院是以理工科為主的高等學院,而國子監是以文科為主。
在國子監,隻有半數的人是大周本國之人,剩餘的另外一半學子,要不來自大周的藩屬國,要不就是來自歐羅巴諸國的貴族子弟。
他們都是因為仰慕大周的文化,才特意不遠萬裡而來,為的就是學習到正宗的大周禮儀、文化。
張淩陽將這些稱之為漢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