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些部隊相對而言更傾向於輕量化配置,若要對緬國政府軍掌控的平原地帶發動攻勢,則必須配備大量的裝甲車輛及坦克構成的重型合成部隊。
既然打算構建現代化的編製部隊,王耀並不打算沿襲傳統的師、旅、團、營編製模式,而是直接從合成營的基礎出發組建合成旅,軍團直接管轄各個合成旅單位,形成作戰編製架構。
一個合成旅麾下包含四個合成營、一個坦克營、一個步兵營、一個防空營、一個偵察營以及一個後勤保障營,共計九個營級單位,大致規模在一萬餘人左右。
該旅裝備各類火炮120門、坦克96輛、裝甲車600輛之多。在火炮方麵,旅級步兵營裝備了二十四門155毫米榴彈炮,以及一套M270多管火箭炮係統。
這款M270多管火箭炮乃是由北約五國共同研發的新一代火箭炮係統,搭載227毫米口徑火箭彈,具有12管發射架,重新裝填時間隻需短短五分鐘。其能夠發射多種類型的火箭彈,包括常規火箭彈、反坦克火箭彈、子母彈乃至戰術導彈等,最大射程可達40公裡。
在防空營的裝備配置上,配有二十四輛多功能防空車,參照美軍MHORAD野戰防空裝甲車設計,每輛車均裝備了一套四聯裝“毒刺”紅外製導防空導彈係統,配備25枚“長弓地獄火”反裝甲導彈、一座30毫米機關炮以及一挺7.62毫米並列機槍。
坦克力量方麵,在48輛灰熊坦克之外,還有同樣數量的M1A2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之所以選擇這款坦克,主要是為了製造國際上的認知混淆。
若采用蘇係的T90主戰坦克或T72主戰坦克,容易讓人聯想到地理位置與緬國相近的龍國。加之軍團的主體成員已是華裔,若再大量采用蘇係或龍國的裝備,在軍團實力壯大到足以與緬國政府軍正麵對抗之時,勢必將引起全球各國的密切關注,並可能對龍國提出質疑。屆時,為了避免嫌疑,龍國很可能選擇暫停合作,除非王耀徹底占據緬國,取而代之。
當前,王耀麾下的軍團下屬三個步兵旅及一個近衛營,他計劃將第二旅改編為首支山地步兵旅,側重於輕型裝備,增配各類裝甲車與直升機,專精於山地叢林作戰。
第一山地步兵旅,旅長孫吳,駐紮在北佤邦的四座縣城,以邦康為核心,警惕著麻強北部的克欽獨立軍和西部的非正規武裝力量;
第一合成旅,旅長徐乾,駐守東、孟薩兩縣,扼守45號公路線,與怒江對岸的南撣邦軍對峙;
第二合成旅,旅長趙文龍,駐紮在孟賓縣,守護4號公路線,對抗怒江對岸的南佤邦軍隊;
第一近衛旅,由近衛營擴建而成,由王耀親自指揮,負責景東、猛拉、孟海等地的常態防衛任務。
至於紅警空軍部分,空軍第一旅下設一個戰鬥機大隊、一個攻擊機大隊、一個直升機運輸大隊、一個武裝直升機大隊、一個偵察機中隊、一個警衛營、一個防空營以及一個保障營。整個旅裝備有十二架入侵者攻擊機、十二架米格29戰鬥機、十二架夜鷹重型運輸機、十二架米24武裝直升機以及若乾紅警偵察機、高空無人偵察機、輕型偵察機,同時配備了九部車載防空雷達、三輛指揮車、十八套紅旗係列防空導彈以及三十八門自行高射炮等火力單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