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時刻,秦國跟西方那個大國天竺國之間出現了領土爭端,並且還發生了武力衝突。
看起來秦國仿佛是四麵楚歌,東邊西邊都顯得十分危急。
東亞各國都對秦國和天竺國邊境上的武裝衝突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呼籲雙方要冷靜下來,采取對話的方式來解決雙方的矛盾。
而西方國家在這次東亞地區的衝突中,選擇了站在天竺國一邊,指責秦國的做法無異於挑起戰事。
原因是自從軍團時代起,秦國就一直和以鷹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關係緊張,甚至還將鷹國駐緬甸大使館的秘書以間諜罪逮捕。
鷹國隨後派出U2高空偵察機嘗試對秦國內陸的重要城市進行偵查,然而這一行動也被秦國擊落了。
這就像是早年剛剛成立的龍國,那時與以鷹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處處針鋒相對。
對於發生在兩國邊境地帶的這場衝突,天竺國的普通百姓們個個義憤填膺,儘管他們在天竺國的種姓製度中屬於下層賤民,但這並不影響他們作為“大國公民”的自豪感。
天竺國的老百姓普遍認為秦國是在故意挑釁天竺,企圖引發戰爭!
因此,無論是網絡上還是現實中,天竺國民眾紛紛集合起來,強烈要求政府嚴厲懲罰秦國的挑釁行為。
看到得到了鷹國為首西方國家的支持,天竺國底層民眾也情緒高漲,一時之間顯得有些得意忘形。
對付不了強大的龍國,還對付不了你這個人口隻有五十多萬的小秦國嗎?
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裡,天竺國在其漫長的與秦國接壤的邊界上,布置了大量的軍隊。不僅將第三軍和第四軍全體調往了邊境,而且還從與龍國對峙的南部地區抽調了兩個戰鬥機聯隊和一個轟炸機聯隊,進駐了迪布勒格爾和英帕爾等地的邊境機場。
僅僅在邊境線上,天竺國就集中了超過十萬陸軍。其中第三軍入駐了米佐拉姆邦、曼尼普爾邦和那加蘭邦;第四軍剩餘的部隊加上杜利帕步兵第四旅和廓爾喀步槍兵第四團,則進入了雷多縣,準備應對可能來自北方山脈的威脅第二山地師。
起初,天竺國的軍方和高層都認為失聯的第二山地師和廓爾喀步槍兵第三團隻是被秦軍包圍並切斷了退路而已。
根據雷多邊境哨站彙報的潘鬆地區的爆炸聲和秦軍戰機活動頻繁來看,不至於說這兩萬六千多名精銳山地部隊會在短短一天之內就被消滅掉。
因此,天竺國陸軍迅速調度了最近的第四軍剩下的兩個山地師和廓爾喀步槍兵第四團,共計超過五萬人的部隊前去增援。但是很快,雷多邊境的哨站報告說潘鬆地區的爆炸聲越來越少,並且從衝突爆發的第二天開始,有大量從潘鬆地區逃回來的第二山地師士兵。
這些士兵們零零散散地從漫長邊境的叢林中逃回來,丟棄了裝備,許多人都帶了傷,這件事對他們來說無疑是一記沉重打擊。
當被問及第二山地師和廓爾喀步槍兵第三團的情況時,這些士兵紛紛表示自己一無所知。
他們隻知道當時正在布防的過程中,突然遭受了秦軍的空中襲擊,到處都是爆炸聲,天空中到處可見秦軍戰機呼嘯而過,而他們的通訊設備都被乾擾了,既不能聯係上級,也無法聯絡友軍。
秦軍很快實施了空降作戰,空投了近千人的部隊,同時還有一些坦克和裝甲車,對缺乏重型武器的第二山地師發動攻擊,使得整個潘鬆地區的天竺軍隊陷入混亂,四處逃竄,根本無法形成有效的組織。
就這樣,在短短一天的時間內,兩萬多人的部隊就被打散了,這些逃回來的大多是從靠近邊境的地方撤退下來的部隊。
當有關這些逃兵們的消息彙總上報給軍方後,天竺軍方高層的表情滿是難以置信。然而到了第三天深夜,又有新的一批逃兵返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