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沙俄帝國,在蘇聯解體後,它繼承了大部分遺產。那時候,沙俄帝國渴望親近西方,主動示好,卻被鷹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一次次欺騙,最終被迫轉向對立麵,與龍國結盟。
鷹國為了維持全球軍事霸權,維護遍布世界各地的軍事基地,就需要一個敵人來統一內部意見,找個“借口”向那些小弟收取保護費。
以鷹國為首的北約軍事集團,是應對蘇聯的主要軍事力量。在蘇聯的紅色威脅下,歐洲大陸的資本主義國家害怕得發抖,紛紛加入北約,共同對抗蘇聯。
這些加入北約的國家都允許鷹國駐軍,直至今日,鷹國仍在歐洲數十個國家保持著超過十萬的常駐部隊。
要知道,鷹國全球海外駐軍總數約三十萬,而歐洲就占了三分之一。此外,在遠東的東瀛國和南韓,兩國還分彆駐紮著五萬多人和巨量的部隊。
這意味著鷹國在沙俄帝國,或者說前蘇聯周邊,部署了超過一半的海外駐軍,而這些駐軍的費用大部分由所在國家承擔。
所以蘇聯解體後,沙俄帝國多次提出想加入北約,修複與鷹國的關係,但都遭到了拒絕。
鷹國為了保持全球軍事霸主地位,樹立了三個“反派國家”:
它們分彆是繼承了蘇聯大部分遺產的沙俄帝國,崛起中的龍國,建設中的大國,以及中東的波斯帝國。
波斯帝國的現皇帝顛覆了巴列維王朝,建立了現在的伊朗王朝,而巴列維王室則逃到鷹國尋求庇護,所以兩國關係一直不睦。
鷹國為了維持在中東的軍事霸權,掌控全球石油價格,也把原本就與中東其他國家關係緊張的波斯帝國視為敵人。
可以說,鷹國繼承了其老祖宗英國的手段,全球攪局的本事真是一流。
現在,這三個國家似乎有聯合的跡象,這讓鷹國怎能不關注?
尤其是因為一個新興國家,引發了聯合的苗頭。
儘管以前這些被鷹國樹立為對手的國家在經濟和軍事方麵也有合作,畢竟除了龍國因為加入世貿組織,龐大的人口讓西方國家不得不重視之外。
其他兩個國家長期以來都遭受著鷹國為首西方國家的各種經濟製裁。
"你們三個?"克裡斯托弗看了看龍國的武官蕭誌成,又看了看沙俄帝國的武官阿梅謝爾,最後看向波斯帝國的武官阿薩迪。
"為什麼沒邀請你呢?也許你應該去問秦國的外交官。"阿薩迪輕哼了兩聲,忍不住內心的喜悅。
波斯帝國長期與鷹國對峙,鷹國時不時對波斯實施經濟製裁,波斯就派出海軍或海岸警衛隊扣押鷹國在波斯灣的油輪。
今天鷹國派高空偵察機侵犯波斯領空,仗著技術優勢讓波斯無從下手,誤入無人之境。
明天波斯就會向鷹國在波斯灣的軍事基地發射導彈,打得不亦樂乎。
現在看到鷹國的外交官隱隱不安,當然不願錯過調侃對方的機會。
克裡斯托弗帶著疑惑,對大家沉聲道:“現在先放下這件事,對於秦國攻打暹羅,各位有何看法?”
暹羅王國的外交官這幾天忙得不可開交,四處求助求援。
但戰爭來得太突然,東南亞聯盟的其他國家都不敢與秦國對抗,印度內亂也無暇插手,西方國家鞭長莫及,鷹國正忙著保護以色列。
連聯合國的暹羅外交官都感到迷茫,不知誰能拯救暹羅。
鷹國雖然專注於東歐的哥薩克戰爭和中東的巴以衝突,但也不願看到秦國如此迅速地占領暹羅王國。
所以,他們仍想拉攏一些國家,對這場戰爭進行乾涉,不讓秦國安安穩穩地吞並暹羅這麼大的領土。
然而,各國的外交官一聽克裡斯托弗的話,立刻明白了他想把人拖下水。
甚至不能說是“拉人下水”,因為鷹國自己還沒下水,它隻是站在岸邊,想推其他國家下去。
各國的外交官都是人精,自然不會輕易承諾,但場麵話還是要講一些的。
"秦國開戰的理由是暹羅王國背叛了上一代王朝,這牽涉到兩百多年的恩怨,其他國家不好插手。"沙俄帝國的阿梅謝爾武官說。
"關於秦國對暹羅的戰爭,或許應該詢問當地華人的意見。"波斯帝國的阿薩迪武官想了想,說道:“畢竟暹羅國內有七分之一的人口是華人,他們的想法也很重要。”
最後,所有人都看向了龍國的蕭誌成武官。
"首先,我們反對任何形式的戰爭,希望兩國能夠回到談判桌上來解決問題。"蕭誌成說道:"但顯然,目前這種情況很難實現,我們隻能期盼戰爭早日結束,讓平民儘快從災難中解脫出來。
無論各國說得多麼動聽,沒有一個國家明確表態支持暹羅王國。
但克裡斯托弗明白,這種不支持的態度,實際上就是對發動戰爭國家的縱容。
因為鷹國擅長這樣的手段。
以前,鷹國在全球範圍內對其他國家發動戰爭,各國譴責歸譴責,卻無法直接乾預。
畢竟,如今像朝鮮半島戰爭那樣大國間的衝突已經很罕見了。
自從鷹國在朝鮮半島遭受慘敗,後來在南越的侵略戰爭中,甚至不敢越過龍國劃定的北緯十七度線,才讓南越得以苟延殘喘,最終贏得了那場戰爭。(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