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廟分正殿和偏殿,偏殿供奉的是有功之臣,蕭京昭祖父的牌位曾經也供奉在這裡。
蕭京昭把祖父的牌位從偏殿挪到了正殿。
連同仁宗皇帝留給蕭家人的那道聖旨都供在了太廟。
聖旨公諸於世,百官齊拜。
文武百官看著那挺拔威武的身影下了轎輦,從紅毯的一端走向大殿。
蕭京昭登基典禮流程被他簡化了一些。
馬總管宣讀了被晉升官吏的名單,蕭京昭接受了文武百官的跪拜禮。
蕭京昭接過司儀奉上的一柄玉如意,緩緩朝大殿上的龍椅走去。
他走得緩慢,沉穩,仿佛每一步都重如千斤。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呼聲震天,禮炮齊鳴,文武百官三呼萬歲的聲音在宮裡久久回蕩。
乾清宮後殿被燒毀,要修繕好至少需要半年。
蕭京昭得知仁宗皇帝曾經住在養心殿。
長住禦書房也不是個事,他讓大臣們把折子都送往養心殿。
登基典禮後,眼看秋試在即,朝堂上有大臣紛紛提出準備試卷。
衛丞相尤為積極,一副將功贖罪的模樣。
蕭京昭看著操碎了心的大臣們,當即宣了真大學士進宮,把出考卷的重任交給了他。
他這一刻才體會到為何曆代帝王多疑,這不多疑能行嗎?
《帝王術》上都說了,知人善用,為政之本。
用人之道,首在鑒人,德才需鑒,不鑒必失。
跟行軍打仗一個道理,若信錯了人,後果必然滿盤皆輸。
第一次做皇帝,蕭京昭哪裡敢大意,每日除了打理朝政,還要學習為君之道。
廢除了推舉製,定然有人會從考題上下功夫,他隻信一身傲骨兩袖清風的真家人。
彆有用心之人見無機可乘,就開始布局考場,準備作弊。
真景修進太學院後,恰好分到與藺相之住一間屋子。
兩人一見如故。
夜晚兩人不像彆的書生那般挑燈夜讀,而是漫步在花園裡吟詩作詞,談古論今各抒已見。
“景修,你對今年的考題有何見解?”藺相之笑問。
宮燈下,兩人的身影被拉得很長,遠處的屋子亮著燈,直欞窗上映著書生挑燈夜讀的身影。
真景修比藺相之年歲小,他雙手放在身後,一副少年老成的模樣。
神情自若第侃侃而談,“皇上胸懷天下,心係百姓,風花雪夜類的文章不適合當下。”
“景修言之有理,皇上與我同窗足有十載,華麗的文章他從來不屑一顧,後來他領兵打仗,做事雷厲風行,梁國將士聽到皇上的大名就聞風喪膽,邊疆再無戰事後,皇上治理燕南時百姓富庶。”
藺相之抬頭望天,說著他與蕭京昭的過去。
兩人一邊聊一邊往回走,像是什麼都說了,又像是什麼都沒有說。
京城裡的書生們都滿懷期待地盼著秋試的那一天到來。
米價回到原來的價位,老百姓安居樂業,人人都麵帶笑容,暢想著美好未來。
燕南。
燕南王府賓客盈門,得知世子登基為帝,前來道賀的人絡繹不絕。
燕南王在前廳宴請男賓,燕南王妃跟大女兒蕭黛在後院的花廳裡招待女眷們。
大家正聊得高興,蕭韻風風火火地跑了進來,手裡舉著一幅畫像。
“母妃,你看,我這幅畫是不是畫得很好?”(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