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就是。哎,於都料,和咱們講講你們的事唄。”
於奇正一把撕下一條雞腿,一下子塞到起哄最凶的那個工人嘴裡。
雖然他是“啞巴”沒辦法說話,但眾人從他的眼中都能看出要說的話“看還塞不住你的嘴!”於是又是一陣哄笑。
於奇正一把將籃子裡的鹵菜全部倒進鐵鍋中。
然後拿著兩支樹枝,在鍋裡夾起一把麵條,“滋溜”一聲塞進了嘴裡。
接著打開酒瓶,仰起脖子倒了一口。然後把酒瓶遞給了身邊的人。
這一係列舉動,令眾人不由得想起了當年霍去病將軍,不肯獨自享用禦賜美酒,將其倒入泉水中與將士們分享的典故。
於奇正雖然沒有把酒倒進鍋裡,但他喝一口之後遞給下一個人的舉動,大家都明白是什麼意思。
這叫“轉酒”,每個人喝一口之後遞給下個人。酒瓶未空之前,是不能落地的。
一般隻有關係特彆好,相互之間親如兄弟的人之間,才會采用這種喝法。雖然這都是些粗皮糙肉的漢子,於奇正這個做法,還是撥動了他們心中那片最脆弱的部分。
狼吞虎咽一番之後,簡單睡了個午覺。
渾身的精神又恢複了,大家重新鬥誌滿滿地開始乾活。不到太陽落山,就按蔣欽的要求把窯洞挖好了。
於奇正把蔣欽單獨留下來,用樹枝在地下比劃著,表達自己的思路。
今天這個窯洞向內開挖的深度,大約是丘陵直徑的四分之一。
於奇正的想法是,把這個丘陵做成一個群窯。
除今天這個窯洞外,再從另外三到四個方向開挖。
相當於把整個丘陵半掏空,所有的窯洞在丘陵的中部會和。這樣,每個窯洞既可以單獨操作,又是一個整體。
這樣子的話,操作人員可以從專用通道進去,對其中任意一口窯操作。這樣就具備了單次產量成倍增加的能力。
蔣欽驚呆了。自己燒了一輩子窯,彆說沒見過,甚至從來都沒往這方麵想過。儘管還有些技術難點,但從總體上來看,是完全可行的。
主要的難題在於每個配套工序的速度都要能跟上。比如,就算你的窯洞可以同時燒一萬口磚,但是每天的泥胚產量隻有一百塊,再大的窯洞也沒有意義。
於奇正點點頭,繼續拿著樹枝在地下劃著。
取土、曬土、和泥、製胚,雖然對成磚質量有一定影響,但不是決定性的。
在窯洞門口由遠到近分為四個區,將這四個工序流水作業,等到製胚環節時,就非常接近窯洞的距離。
製胚區域內,由木匠在一個大方框內製作出同等規格的小格子。大方框的四個角上分彆用一個工人來搗實泥胚。
整個磚窯采用流水線作業,每個工人都隻是做自己這個環節的事。
製磚最核心的技術在於火候的把控。其他環節隻需要在旁邊監督,到入窯、熄火等關鍵工序由蔣欽父子進去操作,彆人也就偷學不到他的技術了。
接著,將成品的質檢,廢料、次品的處理,運輸損耗等都分彆一一列出。
蔣欽突然跪倒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