曌帝雙龍傳!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
伴隨這仿佛從天上傳來的空靈歌聲,一道清麗的身影飄到舞台上。
竹枝清顏素衫,青絲墨染,彩扇飄逸,若仙若靈,一個精靈般的女子仿佛從夢境中舞到了台上。
正值十五月圓之際,天上一輪春月開宮鏡。
月下女子時而抬腕低眉,時而輕舒雲手,手中扇子合攏握起,似筆走遊龍繪丹青,玉袖生風,典雅矯健。
耳畔樂聲清冷,伊人折扇如妙筆。
如絲、如弦、如夢、如幻。
開、合、轉、擰、圓、甩、曲,流水行雲,若龍飛似鳳舞。
歌聲未停歇,亦無須停歇。
“我欲乘風歸去,卻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
待到佳人至等下,麵容初現。
素肌不汙天真,曉來玉立瑤池。
亭亭翠蓋,盈盈素靨,時妝淨洗。太液波翻,霓裳舞罷,斷魂流水。
甚依然舊日濃香淡粉,花不似離人憔悴。
飄飄然如泛扁舟浩波千裡之淩波仙子。回首處冰簾半掩明璫亂墜似月裡芙蓉。
月影淒迷之際,露華零落之時,問小闌憑誰倚?
台下觀眾全部失去了自我,無一不迷失在這不屬於人間的絕美場景中。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彆時圓?”
……
玉人吐舌,兩句佳詞吐了出來。
哀而不傷,幽而不怨。
恰似是共芳盟,猶有雙棲雪鷺,惜夜寒驚起。
舞轉回紅袖,歌愁何須斂翠鈿。
繞梁之曲不斷絕,舞中人繼續輕歌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
最後一句話落下的是偶,滿堂開照曜,分座儼嬋娟。
縱然斑駁了千秋人影,亦是灑下萬世蔭陰。
在這春暖花開的時節,儘管身處初夜,仍令人覺得和風透過枝椏吹來,細柳透過濕衣衫。
這、這、這,這已不是歌,不是舞。
就連自詡熟讀經典的刺史趙謙之和文才無雙的常歡,此刻都發現自己是真的詞窮了,無法形容眼前情景之萬一。
連他們都這樣,可想其他人心裡的想法。
其實也很簡單了,就兩個字臥槽!
幾乎隻要是男人,都不可自抑地流下了讚歎的哈喇子。
柳如煙。
終於有人認出來了。這個人,不,這位仙女,是柳如煙。
在此之前,沒有人見過柳如煙盛妝的樣子。
自從跟了於奇正之後,柳如煙總是選擇最樸素的灰色服裝,而且都是完全掩蓋住身材的寬袍大袖。甚至,幾乎都不化妝的。
她儘一切可能選擇低調,選擇將自己掩入泥土中,與灰塵一個顏色。
但是,明珠就是明珠。
當她選擇綻放的時候,無疑就是天上最奪目的那顆星辰。
台下所有的人都屏住了呼吸,所有女人都自慚形穢,所有男人都迷戀其中。
現在演奏的是兩段之間的過門。
透過半透明的幕布,人們能看到,在幕布的後麵,出現了一個男子的身影。
由於幕布隔著,無法看清楚真人是什麼樣的,隻是一個身影。
男子提起筆,在幕布上開始寫著字。
字的內容,就是剛才柳如煙唱的那首詞。
字寫的並不好,但每個人都能看出那一筆一劃中,含著一種無法描述的深情和眷念。
如煙的第二段歌聲開始了。
台下的觀眾有的感慨叢生,有的淚如雨下,有的怦然心動,有的呆若木雞。
表演結束了。
沒有掌聲,沒有喝彩。
整個世界都無比安靜,隻能聽到流淌的江水聲。
燈光大起的那一刻,人們都發出了被壓抑許久的呐喊聲。
燈光照射到柳如煙臉上的時候,聲浪滔天,江水為之倒流。
幕布拉開了,後麵那道人影走了出來。
聲浪爆炸了。
沒有人能想到,出來的,是那個傳奇中的男人——於奇正。
無數人從已經嘶啞的嗓音中,儘最大的力發出自己所能發出的尖叫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