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遂道:“吾和這條街店鋪租客和店主逐家談,爾等各家玉石山料兌換的絲綢可以不帶回涼州,按較高的七厘年利貸給吾,每年春節提取利錢。估計要近一年的時間把這條街靠近韓記店鋪的十一個店清空租客後全買下,街頭立個門碑坊,改造成涼州店鋪一條街。兩邊各六個門店。”
聽到這個計劃,眾人熱議起來,都覺得去西域貿易一趟太累、時間又長,又有風險,不如放在洛陽滾利。有了店鋪,自家製的物品也可運到洛陽來出售。
在韓記店鋪裡又討論起在西域尚未確定的從西域進貨貿易分工問題。韓遂選了毛皮和玉石。張濟和吳馮選了氈;段煨和賈彩選了木棉和火浣布;黃衍和胡軫選了香料;李傕和郭汜選了西域藥材;楊定、魏粲、董越三好友選了珠寶和玻璃。
眾人商定,委托韓遂購買和總管各家店鋪,各家不遲於九月派一名懂貿易的洛陽管家和一名家丁帶足夠的布帛幣來長期看守店鋪,吃住在店鋪裡。布帛幣和利錢用做店鋪購置、餉錢、開支、進貨本錢、店稅等。
韓遂又將籌糧的事和眾友說了,詢問各家能賣的儲糧有多少,在各郡大族能籌多少,鐵礦石每年能購多少。眾人一起核計,覺得隻要收購價按司隸的市價,可以免運費,五十六萬石糧不成問題。
張濟答應出三萬石粟米和籌七萬石、段煨出三萬石籌七萬石、胡軫出一萬石籌四萬石、李傕出三萬石籌七萬石、郭汜出五千石、楊定出三萬石籌七萬石、魏粲籌十萬石、董越出五千石,合計正好五十六萬石。黃衍和吳馮留在洛陽無法籌糧。
張濟的十萬石第一批春節後第三個月初送到金城,段煨第二批、李傕第三批、楊定第四批、魏粲第五批、胡軫和郭汜及董越第六批。各家鐵礦石的需求量確實沒多少,各家莊苑鐵器規模有限。
韓遂見糧源有著落也就放了一半的心,關鍵時候眾友給力。鐵礦石需求不大,就作罷了。和眾友晚宴後回豪宅告訴父親、韓普、韓渠,大家見籌糧已解決都鬆了一口氣。又陪母親聊會天才回房。
初四,韓遂回原宅調來尉遲延嘉、韓豐等人,把分放在自宅府和十一個短租宅府裡的各家玉石山料兌換的絲綢全部運送到豪宅一號庫裡,加上自已的份額合計六千九百八十二匹。
豪宅馬廄有韓父留下的三十八輛雙馬車、十八匹韓遂從會稽回來留下的良馬、韓橋等帶來的二十匹。韓橋還帶來了韓遂留在金城的大宛母馬和西極母馬。韓父留下的另三十三輛雙馬車以一千匹布帛幣租給了孔記租車行孔福,次年春節才能收租錢。
正月初五,留下各家帶的家丁看守十二個宅府。由於人多,眾人分三路遊洛陽。
一路由黃衍妻霍姈帶路,走東、北、西、南。黃衍妻霍姈的祖父霍諝乃當朝尚書仆射(仆射讀pu和ye),尚書令的副官。霍姈父親霍俊也在洛陽。
霍姈在洛陽住過,熟悉洛陽,於是帶著各家母親、張薑子、王瑂、銀香、顏英、胡妍、孟花、令狐婷、傅薇、魏春、楊妮、韓嫻、韓媗、韓杏一班女眷逛街市,吳迪和各家護衛家丁在前在後保護,賈蘋拉著媽媽孟花的手,黃挺拉著媽媽霍姈的手跟著。
一路由吳馮叔父吳愷帶路,走南、西、北、東。吳愷帶著韓父、韓普、韓渠、韓橋等各家男家眷逛洛陽,從弟韓胤(yin)跟著韓合。
一路由韓遂帶十一友乘馬車去逛洛陽城,邊走邊看邊講解。先在南市裡看了買下的揚州客棧。從南市出來先去參觀了豪宅,給眾友留下豪宅的地址名刺,出來向東,先去城外南麵參觀辟雍、靈台、明堂、太學。靈台西為南市。太學到開陽門約八裡。
然後,從平城門入城。洛陽城東西六裡,南北九裡,又稱六九城。城內外人口超過百萬。街道寬八十五尺到一百七十尺,路麵夯土或河卵石。路兩旁種有栗、漆、梓、桐四種樹木。
南宮西有西宮,東有東宮,東宮南有太尉府、司空府、司徒府。城裡西北有濯龍苑;東北角有太倉和武庫及皇太後住的永安宮,永安宮南有官員宅府區的步廣裡和步和裡。(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