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遂知道陳懿這個太守官不好當,隻能說些安慰的話。
陳懿又提到駐紮在本郡令居縣的護羌校尉伶征直屬的金城漢軍因大疫減員也一直未得到補充。
加上戰事減員,滿編為九千人,實際在編隻有六千多人了,朝廷答應儘力補充。
據說各州郡大疫人口基本都減少二成,各州郡大族嚴重缺少勞力,寧願為族中適齡服役族人交延役費也不去從軍,導致北疆前線的漢軍得不到補充。
韓遂臉一陣發紅,暗想韓家新來的移民戶籍還未上官府戶籍冊,韓理會不會為留勞力也這樣做
韓遂回到允吾韓家宅府。晚上,住在韓家宅府後院的允吾縣縣丞索湛帶著郡文學史衛覬來向韓遂辭行。
涼州三明張奐去世,索湛之母乃張奐之姊,索湛要辭職回敦煌接母親去司隸弘農郡華陰縣參加張奐的葬禮。
衛覬表示也不想在陳懿手下繼續混了,已提交辭呈。
衛覬覺得太守陳懿各方麵均遠不如前任太守殷華,特彆是頂不住宦官的壓力放棄了十個縣長中的四個縣長職位給宦官子弟。
除宦官子弟外,尚有金城郡本土家族勢力控製著金城郡郡府要職,衛覬想得到的郡文學掾和郡文學主事掾兩個職位一直由金城本土的張擇和池豫把持著。
衛覬倍感升遷絕望,頗為鬱悶,乾脆辭職回司隸河東郡安邑縣家鄉。索湛也表示有同感。
韓遂為保衛大漢邊疆幾十年的涼州三明最後一位將軍謝世而痛心,又為金城少了索湛、衛覬兩位書法大家而挽惜。
隻好次日在宅府裡設宴給二位送行,叮囑二人回鄉找個門當戶對的女娃成婚,金城實在找不出能配得上二人的妻子,又讓家丁給兩人備了禮物、路費、乾糧、馬十匹、五十萬錢。
第二天,韓遂把索湛送過湟水北上經武威回敦煌,把衛覬送上船。
看著兩個出類拔萃的年輕人一北一東分路漸漸遠去的背影,韓遂知道二人再也不會來金城了。
站在岸邊,韓遂又想起幾天前韓節說見到衛覬去過湟中義從胡北宮伯玉在臨羌縣的大本營,這還沒幾天,衛覬就辭職了。
董卓征調四胡之騎、衛覬見北宮伯玉、衛覬辭職這三件事是否會有什麼關聯
北宮伯玉和衛覬說了什麼北宮伯玉如果有何要說的為何單選中了衛覬衛覬對己隻字不提見北宮伯玉的事衛覬的眼神中為何流露出虧歉
韓遂回西鎮城前,帶上小妹妹韓媗去浩亹縣掃墓,祭奠去世的父親。韓媗乃張雅妻,張雅仍在任金城郡上計掾。
三月初春種時節到了,韓家雇傭的燒當羌耕種勞力進駐新地。七千一百七十五畝粟米地改種桑樹,三年後才能養蠶織布。粟米地共餘一百萬畝。
四月裡,韓家荊州貿易與事務總管韓滿、副總管曹茲,帶荊州南陽郡堵陽縣大族韓純和其子韓暨、貿易管家韓棚來訪西鎮城。
韓遂、韓理、李期陪同參觀城外冶鐵苑,韓純父子大為讚賞。
貿易管家韓棚向韓遂透露韓純本年底就要入朝為郎官了,韓純父韓術曾為河東太守,堵陽韓家乃前漢諸侯王韓王韓信(不是軍神韓信)的後代。
韓遂見是同姓族人,給三人每人贈送一把刻有“韓”字的短佩刀。
韓純道:“吾家族在堵陽縣莊苑要建冶鐵爐,滎陽冶鐵苑鐵官李祝介紹吾來汝家參觀。
並采購汝家雍縣優等鐵礦石四百萬斤、西羌馬匹五百匹、價值二千萬錢的玉石山料,堵陽縣交貨,共計五千萬錢,包含了運費。
另派一名冶鐵工匠到堵陽縣指導建冶鐵爐和冶煉半年。”
韓理安排韓滿、曹茲到庫裡提取價值二千萬錢的玉石山料,到鐘羌地調出五百匹良馬,乘用足夠數量的水部大船,和韓純父子一同去庸縣取庫餘的鐵礦石四百萬斤。
然後走水路運到洛陽碼頭,在碼頭租二百五十輛馬車運到堵陽縣,到達後,馬匹拉馬車馱錢幣返回洛陽上船,馬匹再重回堵陽縣交付給韓純家。
韓家新地冶鐵苑總管李期派一名冶鐵工匠隨韓純回堵陽縣,期限半年,工錢韓純家付。
雙方認同價格和運輸,簽約後,韓理宴請韓純、韓暨、韓棚等客人。
韓滿、曹茲二人以玉石山料結識買家,兼賣馬匹和鐵礦石,除包銷玉石山料外,額外多售了三千萬錢。
韓遂頗為讚許韓滿、曹茲的這種貿易,要求韓理向各州貿易與事務總管推廣這種合約,但路途太遠或遠離水路的地點不主推。(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