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軍探部用了數月,探明了三輔李傕、郭汜等人的主要部屬將領和兵馬數。
領司隸校尉假節池陽侯車騎將軍李傕,鎮守長安縣東部到鄭縣一帶的京兆大部分,包括杜陵縣、霸陵縣、新豐縣、鄭縣。
霸陵縣縣城是李傕軍大本營。
左馮翊郡池陽縣乃李傕池陽縣侯的封地,也歸李傕,由李傕部將中郎將王承鎮守池陽縣縣城和縣北部的黃白城:
參軍李句、李仿、胡河;
中郎將王承,步騎六千;
中郎將胡寶,步騎六千;
李傕兄長的次子副車中郎將李暹(xian),騎兵五千;
李傕兄長的少子副車中郎將李進,騎兵五千;
李傕的從弟,上軍校尉李應,騎兵四千;
李傕兄長的長子,校尉李利,騎兵四千;
中郎將張苞,步騎六千;
中郎將張寵,步騎六千;
校尉胡阿,步騎四千;
都尉宋曄,步騎二千;
都尉楊昂,步騎二千;
都尉楊任,步騎二千;
都尉楊白,步騎二千;
都尉王曲,步騎二千;
騎都尉胡封,步騎二千。
共計五萬四千步騎。
後將軍美陽侯郭汜,鎮守長安縣西部到右扶風郡,包括茂陵縣、平陵縣。平陵縣縣城是郭汜軍大本營:
參軍郭餘、郭杜、胡楚;
中郎將夏育,步騎六千;
中郎將高碩,步騎六千;
中郎將伍習,步騎六千;
中郎將楊密,步騎六千;
校尉胡隆,步騎四千;
校尉郭水,彆部司馬令狐威、令狐凱、令狐馳、令狐溫,騎兵四千;
都尉郭樸,騎兵二千;
都尉郭棣,騎兵二千;
都尉郭該,騎兵二千;
都尉郭辟,騎兵二千;
都尉郭彌,騎兵二千;
都尉郭弘,騎兵二千;
都尉郭賓,騎兵二千;
都尉郭會,騎兵二千;
都尉王樂,步騎二千;
共計五萬步騎。
右將軍萬年侯樊稠,鎮守長安縣北部到左馮翊郡,包括安陵縣、陽陵縣、長陵縣。長陵縣縣城是樊稠軍大本營:
樊稠子中郎將樊猛,步騎八千;
樊稠弟中郎將樊密,步騎八千;
樊密子校尉樊京,騎兵四千;
都尉王術,騎兵二千;
共計二萬二千步騎
鎮東將軍平陽侯張濟,鎮守除華陰縣以外的弘農郡各縣。弘農縣是張濟軍大本營:
參軍張桐、張授、賈豆;
校尉張度,都尉張閔,都尉張丹,步騎四千,鎮守函穀關、新安縣、黽池縣;
校尉張章,都尉張厲,都尉張璧,步騎四千,鎮守陸渾縣、宜陽縣;
建忠將軍宣威侯張繡,下轄:
校尉張式,都尉張熾,都尉張克,步騎四千,鎮守陝縣;
校尉張珀,都尉張陸,都尉張遠,步騎四千,鎮守盧氏縣;
都尉張川,彆部司馬石荷,彆部司馬竇麥,騎兵二千,鎮守湖縣;
都尉張風,彆部司馬常孚,彆部司馬李威,騎兵二千,鎮守弘農縣;
彆部司馬胡車兒,騎兵一千,鎮守弘農縣。
共計二萬一千步騎。
鎮南將軍楊定,鎮守藍田到武關一帶的京兆一部分,包括藍田縣、上雒縣、商縣:
參軍楊善、楊舉;
楊定子中郎將楊音,八千步騎;
校尉楊可,步騎四千;
校尉楊金,步騎四千。
共計一萬六千步騎。
寧輯將軍段煨,鎮守弘農郡華陰縣:
參軍段苞、段辛、賈脯、賈茲;
段煨子中郎將段成,校尉段隸,校尉段評,步騎八千;
校尉賈牟,步騎四千;
校尉賈吉,步騎四千。
共計一萬六千步騎。
偏將軍董承,鎮守長安城皇宮周圍:
參軍董壁、董慈、董越子董河;
校尉董庭,步騎四千;
校尉董萬,步騎四千。
共計八千步騎,幾乎全是董越的舊部。
撫軍中郎將李蒙,鎮守長安縣南部的京兆一部分,包括右扶風郡鄠縣。鄠縣縣城是李蒙軍大本營:
校尉李泉,步騎四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