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發撥給的興國氐兵五百人
鞏唐羌兵中楛箭者一千零二十人,解毒後恢複;
零參部東羌奴降俘兵一千三百六十人;
征蜀聯軍漢傷兵康複全愈者九百六十六人;
益州漢傷兵康複全愈者一千五百四十二人;
發羌降俘少年兵二千人;
攻打三水縣剩餘五百人中,漢傷兵全愈者三百人。
預備部共計三千一百零五名漢卒,四千三百八十名羌卒,五百名氐卒。
從預備部和各漢騎部調五百四十名漢青壯之士補充二個鐵騎校尉部,使之各恢複滿編二千騎。
從預備部抽五百名氐卒、二千三百二十名漢卒,補充韓宛的九個校尉部,使之恢複滿編一萬八千騎。
漢卒不足,韓宛軍中首次補入氐兵。
朝廷所設南安郡已深入到漢陽郡腹地和渭水上遊,聯軍在洮水南岸屯重兵已失去意義。由此,韓宛部不回洮水南岸南鎮,改屯允吾縣。
因聯軍在洮水南岸屯重兵導致白馬羌不信任韓家,韓遂子韓略入白馬羌為人質,與白馬羌人楊蘭花婚配生一女,起名韓翠。
韓宛部撤回後,無需押人質。韓遂派人送信給白馬羌羌王楊興,召回韓略及家眷,在允吾居住。韓略改任軍師府參軍。
調預備部弓騎百騎長韓載接替被馬騰軍殺死的韓撫的乾將校尉部輕騎百騎長韓帛。
從預備部抽七百四十名羌卒補充韓仁的羌騎部,使之恢複到滿編一萬羌騎。
從預備部抽一千零七十名羌卒補充給校尉楊寺的鐘羌羌騎校尉部,使之恢複滿編二千羌騎。
調預備部輕騎百騎長韓雄接替戰死的都尉韓全擔任楊寺的都尉,與尉遲銀各管一千羌騎。
經過保衛西鎮之戰,選出十四名戰功卓著的鐘羌子弟為彆部司馬和百騎長。
校尉楊寺,鐘羌羌騎校尉部:
都尉韓雄;
彆部司馬梁嘠,輕騎百騎長梁牙、且皮、良合、梁胡、且亮;
彆部司馬且伊,輕騎百騎長良波、梁竹、且木、良考、梁留;
都尉尉遲銀;
彆部司馬梁緹,輕騎百騎長梁溫、且牛、良巒、梁萬、且山;
彆部司馬良其,輕騎百騎長良付、梁備、且司、良魯、梁西。
從預備部調八百五十羌卒給校尉蔣石的金城羌騎校尉部,使之補人後達到滿編二千羌騎。原隻有一千一百五十羌騎。
校尉蔣石,金城羌騎校尉部:
都尉韓南;
彆部司馬梁虎,輕騎百騎長梁益、且庫、良文、梁世、且原;
彆部司馬且越,輕騎百騎長良辟、梁安、且午、良飛、梁衛;
都尉韓北;
彆部司馬梁牛,輕騎百騎長梁川、且泉、良喜、梁布、且立;
彆部司馬良珂,輕騎百騎長良莊、梁穀、且曲、良繼、梁條。
從預備部抽二百四十五名漢卒和一千五百名羌卒補充韓平的西鎮衛隊,再從西鎮民中抽三十三名漢少年,使之達到五百漢騎和一千五百羌騎,共計二千騎。超出原來的四百五十二騎三倍多。
漢、羌卒首次嘗試混編。
更名西鎮衛隊為西鎮守備校尉部,韓平任校尉。提拔韓平屬官軍候韓疆為都尉,調預備部鐵騎百騎長韓煊擔任韓平的第二個都尉,二人各管一千騎。
調預備部輕騎百騎長樓尚、輕騎百騎長弭迪、輕騎百騎長張都、弩騎百騎長韓輔出任彆部司馬。
又從西鎮少年中提拔二十名新秀擔任百騎長。
校尉韓平,西鎮守備校尉部:
都尉韓疆:
彆部司馬韓輔;鐵騎百騎長韓密,弩騎百騎長韓翼,弓騎百騎長楊古,弓騎百騎長曾愈,弓騎百騎長王渭;
彆部司馬樓尚;輕騎百騎長孟翼,輕騎百騎長張複,輕騎百騎長宋韋,輕騎百騎長李車,輕騎百騎長萬原;
都尉韓煊:
彆部司馬張都;鐵騎百騎長韓肥,弩騎百騎長韓百,弓騎百騎長辛欣,弓騎百騎長費準,弓騎百騎長薑奢;
彆部司馬弭迪;輕騎百騎長蘇運,輕騎百騎長耿開,輕騎百騎長劉蒲,輕騎百騎長樓銳,輕騎百騎長呂旻。
西鎮加上鐘羌地的兵力達到四千騎,足夠保衛西鎮。
預備部隻剩都尉韓胡和二百二十名羌卒,無剩餘漢卒、氐卒,無預備將領。(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