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韓家秋糧減五成,玉石山料入地道_三國驍雄韓遂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玄幻魔法 > 三國驍雄韓遂 > 第三百零八章、韓家秋糧減五成,玉石山料入地道

第三百零八章、韓家秋糧減五成,玉石山料入地道(1 / 2)

韓家大總管韓兆親自把本年韓家對賬本送到允吾城安羌將軍府韓遂手中過目:

金城浩亹縣和北鎮城:

人口一千五百五十八人。

本年收獲減半,隻有一萬六千五百石粟米。馬和耕牛用掉二千石豆。

桑田減產一半,本年隻新織布帛幣三千匹支付浩亹縣各項雜支,不含征調費。征調費由新地統一支付。雜支費所缺的三千匹布帛幣從西鎮調撥補充。

留足下年用糧後,庫餘九萬一千六百二十石粟米和四萬三千石豆。

金城新地和西鎮城:

新地北山羌人口三百七十人。撥給一萬石粟米和一萬匹布帛幣做下年口糧和支付雜支費。

西鎮城本年戰死民六百八十人,戰死士兵人口已補充。另有四百人隨韓韜遷往益州巴郡涪陵縣,下年口糧照常支付,後年自給。

減去此一千零八十人,西鎮人口為三萬二千四百九十八人。

因庫存一等絲綢不足,收入二千五百三十三斤西域金幣的西域貿易本年中止,無收入。

改為從益州蜀郡進貨蜀錦和絲綢運往西域的貿易,貨預計已在西域交易完成,但發羌與燒當羌交戰,發羌貿易通道無法通行,收益的西域金幣尚未運回來。

西域貿易與事務總管韓繽和副總管韓悟帶領的韓家西域貿易商隊隻有改走敦煌老路返回。西鎮已派出人去敦煌等候。

十三州及洛陽、長安的韓家貿易已中斷十年了。益州貿易本年恢複。

上年秋收後,十萬二千五百畝麻料和一萬四千二百五十畝葛料全部運到隴西枹罕宋家,織成麻布二十萬五千匹、葛布五萬七千匹,本年秋收前已運回西鎮城。

但本年的麻田和葛田產量減半,對下年底結賬影響大。

韓家軍兵卒在聯軍領取衣物。但人口在緩慢增加,需要增加自用布,並儲備一些衣物。

二萬八千匹麻布和一萬四千匹葛布自用,餘一十七萬七千匹麻布和四萬三千匹葛布,全部用於供給宋家製衣或投入市場,兌換收回四千六百三十二斤西域金幣。

聯軍所訂購的七萬一千五百九十三套軍衣物已交付,製衣由枹罕宋家完成,由宋家賺錢。

種子費和織布費抵扣後,韓家支付宋家二千六百七十一匹布帛幣。

七千一百七十五畝桑樹田產量減半,隻織成布帛幣三千五百八十八匹,已入塢堡地麵庫。

本年新地的牛、馬用去西鎮方城地下倉窖儲存的十萬石豆做為精飼料;人用去三萬石豆,不抵扣口糧。

韓家本年無償調撥給聯軍七萬石豆,用做戰馬精飼料。

韓家新地粟米田、繳獲邊家在新地的粟米良田十三萬五千畝和成家轉讓的五萬畝合計一百一十七萬五千八百七十五畝。

收獲比上年減半,隻有一百七十六萬三千八百一十二石粟米。

支付燒當羌勞力的勞力費一百三十三萬五千八百石粟米。

從庫存提取下年自用糧五十九萬二千一百六十四石粟米。

由於本年大旱和蝗災,粟米市價達到驚人的一斤兌一斤金的天價。

補充酒泉郡、張掖郡、張掖屬國、張掖居延屬國、武威郡五郡國,以及張橫,楊秋、馬玩、梁興、成宜等聯軍南部邊防五部的財力,共計支付出三萬三千三百三十四斤西域金幣和六十萬石粟米。馬騰部自給。

鐵礦石儲有量七千一百四十萬斤,雍縣鐵礦石礦已關閉十年。製箭弩頭消耗十二萬斤,生鐵儲有餘量為一千二百六十二萬斤。由於生鐵充足,新地冶鐵已中止十年。

撥一千五百匹布帛幣保養已製的十年裝備。

私塾苑預支四千四百三十二匹一等絲綢和八百一十九斤西域金幣。

新地良田增肥和水利設施維護錢,撥付七千八百六十七匹二等絲綢和五千七百五十八匹一等絲綢。

撥付一百零六位引弓門客的年薪二百八十三斤西域金幣,對於已外派的門客,韓家代為保管。

引弓門客不屬兵卒,等同軍官,需用部分年薪自購衣物和口糧。

預撥雜支費二千六百斤西域金幣。

下年聯軍征調攤派費和稅賦三十八萬石粟米,免征,抵消部分韓家給聯軍的墊付。

本年額外支付:

向鮮卑索頭部借兵一萬人費用六千六百六十七斤西域金幣;

向念氐借兵二千人費用一千三百三十三斤西域金幣;

撥給韓遂長子韓韜一萬斤西域金幣和二千匹馬,把一百部曲的四百家眷遷去涪陵;

本年撥給雍州刺史府開銷的二千斤西域金幣上年已預留;

撥給邯鄲商家族安家費二千斤西域金幣和家族用費一百三十四斤西域金幣,口糧一萬石粟米從張掖居延屬國韓家出;

韓家出錢一千斤西域金幣為張雅新建一座太守府。

撥給馬玩、成宜、梁興五千斤西域金幣和三千匹馬,補償其參加長平觀之役的損失。

贈給宋建十三萬六千石粟米。

常年支付:

給雍州刺史府下年開銷的二千斤西域金幣;

給韋端的涼州牧府每年一千斤西域金幣做經費補貼;

鮮卑索頭部十六萬石粟米;

念駿部七萬石粟米;

西域百騎部六十七斤西域金幣;

減去樊家,金城十六家望族的農事補償錢一萬零六百六十七斤西域金幣。

加上貼補聯軍空虧的四十三萬五千五百四十四石粟米,新地西鎮方城地下倉窖最終米窖占十八個,麥儲全空。豆窖九十七個,空窖占四百八十五個。多出一千三百八十一石粟米堆放在地麵倉中。

新地塢堡地下倉窖儲有的二萬石粟米已調往西鎮。

龍耆城:

邯鄲商攜家族去武威就任雍州刺史,龍耆城轉給新任西部都尉尉遲曲田和臨羌縣管轄。

榆中縣:

人口三千二百六十一人。本年收獲減半,隻有三萬七千九百八十八石粟米。

留足下年口糧五萬八千六百九十八石粟米,六千石豆給人和生畜。

庫餘四萬六千一百五十六石粟米和六萬五千六百石豆。

由西鎮代繳聯軍征調費。銅器製品收入、草料和布帛幣六千匹支付雜支費。因大旱減產所缺口的六千匹布帛幣從西鎮調撥補充。

臨羌縣:

人口一萬零八百七十一人。本年收獲減半,隻有四十萬五千石粟米。由西鎮代繳聯軍征調費。

支付燒當羌勞力雇傭費十七萬石粟米,耕牛雇傭費十七萬石粟米。

留足下年口糧十九萬五千六百七十八石粟米,二萬石豆給人和生畜。庫餘一十四萬五千九百六十六石粟米、十四萬石豆。

多餘的麻布、葛布、菜豆瓜果葡萄及收獲的草料變賣支付各項雜支費,但大旱減產造成雜支費不能自給自足。從西鎮調撥一萬五千匹布帛幣補充雜支費。

允吾縣接管的成家莊苑:

人口一萬零二百八十七人。耕種允吾莊苑的菜、豆、瓜果、葡萄一萬畝。人畜消耗二萬石豆。

西鎮撥三千三百三十三斤西域金幣做雜支費,從狄道調來十萬石粟米補充庫存。

支付口糧十八萬五千一百六十六石粟米後,庫餘二十一萬三千七百四十六石粟米、六萬石豆。

允吾縣韓家多餘的勞力做為韓家分攤的聯軍勞役的主力。允吾做為聯軍軍需物資的集散地,糧、草、軍需收儲、運輸、守護等所需勞力從遠處縣征調來允吾縣的大為減少。

金城縣接管的樊家莊苑:

遷入移民人口五千人。耕種金城縣一萬畝田和新地四萬畝田,新地四萬畝種粟米,五千畝種菜、豆、瓜果,五百畝種葡萄,三千二百五十畝種麻,一千二百五十畝種葛。

金城縣樊家遷往長安,韓家贈送樊家族長樊東一千斤西域金幣,以答謝樊稠不追殺之恩。

又轉給樊家三萬四千四百三十三斤西域金幣購下樊家在金城縣和新地的田產、莊苑、耕牛、織布機等,五百六十七斤西域金幣用於添置織布機。

本年剛遷入,無收成。從狄道調來九萬石粟米存入庫中,用於下年口糧。從西鎮調來一千六百六十七斤西域金幣用於雜支。從鐘羌四鄉調來一千匹馬用於部曲訓練。

下年需代替遷走的樊家繳征調糧五萬石粟米,本縣產糧隻夠自用,策劃從浩亹縣調撥。

武威郡祖厲縣接管的張家莊苑:

遷入移民人口五千人。祖厲縣張家留下的良田二十萬畝,自屠城後,已荒廢多年,另有山草地三十萬畝。

移民下年先耕種五萬八千畝田,其中三萬畝種粟米,五千畝種菜、豆、瓜果,二萬畝麻田,二千五百畝葛田,五百畝葡萄。

從西鎮調出一千一百六十斤西域金幣購買一千一百六十頭耕牛,六百六十七斤西域金幣購買一千台織布機,一千六百六十七斤西域金幣用於雜支。

本年剛遷入,無收成。從狄道調來五萬石粟米和從張掖居延屬國調來四萬石粟米,存入庫中,用於下年口糧。從鐘羌四鄉調來五百匹馬用於部曲訓練。

下年需繳征調糧五萬石粟米。策劃下年擴耕。

夏陽:

本年三輔大旱,絕大多數縣顆粒無收。左馮翊郡的夏陽縣靠著黃河,隻收獲了一成,二萬六千石粟米。

夏陽縣本年秋收後遭到郭汜等缺糧部軍的搶掠。

韓家靠二千八百張樂浪弓守住了韓家塢堡和夏陽縣縣城。

韓家兵民死二千零五十人,傷四百一十人。馮家也守住了馮家塢堡,但兵民死傷過半。其它各家望族遭到搶劫和屠殺,大片田地荒廢。



最新小说: 我堂堂炮灰小師妹,賤一點怎麼了 獨行仙路 從抽到sss級傳承開始 大唐逍遙駙馬爺房贏高陽公主無錯版 青鸞鑒 破事精英之怕麻煩的副經理 開心闖世界 還是那本史記,挺好讀 賽博朋克:災厄時代 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