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到遠處山裡伐木,幾萬至十萬大軍每日生火做飯所需的木材數量驚人,需要大量的伐木工、拉運工、車馬,因此不可行,隻有雇傭涼州及三輔的庶民伐木通過水軍的大船運來供給。
駐軍太久,超出了韓家每年給各望族的補貼,這筆開支需要額外再支付一筆。韓遂隻得從五月開始從韓家每月調撥一千斤西域金幣來應對這筆開支。
韓遂擔心萬一曹仁突破潼關,聯軍必須在後麵提前設置幾道防線。
於是令迷瑞、迷貴、迷虎、餓何俾、燒戈頹、伐同伏、蛾遮璠、柯沭八羌部落各另派四千騎出動,依次去臨時鎮守長安縣、長陵縣、祋栩縣、雲陽縣、陳倉縣、美陽縣、顯親縣、榆中縣,每縣各放四千騎。
祋栩縣駐軍協防並州,陳倉縣駐軍鎮守三輔後方,顯親縣駐軍鎮守涼州中心,榆中縣駐軍協防金城郡和枹罕宋建。
長安縣、長陵縣、祋栩縣為潼關之後第二道防線的節點;雲陽縣、美陽縣、陳倉縣為第三道防線的節點;顯親縣、榆中縣為第四道防線的節點。
聯軍其餘的二萬八千兵馬分布於原駐地。三輔大桑田圈分布於各縣的近五萬庶民役卒協防各縣。這兩撥兵力圍繞就近的防線節點參與該防線。
左馮翊太守韓斌送信前來通報,已派郡吏分頭走訪左馮翊郡各縣,各縣望族都表示支持聯軍。
五月,三輔開始流言四起。
一是關於鐘繇的流言。
曹操因鐘繇充實了洛陽人口,得以用來保障潼關大軍的供給,便上表改任司隸校尉鐘繇為前軍師,鐘繇返回洛陽,有人看見鐘繇去找蔡琰,可能是商討書法。
曹操調冀州主簿李孚前來接任司隸校尉。
有人說這是曹操因鐘繇數次提議伐張魯,引起關西諸將起兵,找借口免去了鐘繇的司隸校尉職。
二是針對潼關東曹操派來的守將曹仁。
一說曹仁兵敗江陵後,曹操可能為服眾,將曹仁從征南將軍降為安西將軍。
又有人說曹操讓曹仁以安西將軍前來潼關是為了向關西諸將示好,非為征伐而來。
征南將軍印並未授給彆人。
三是京兆尹張時被“請”進華陰縣縣城後,三輔要發生大戰的流言四起,京兆的不少望族、庶民從子午穀逃入漢中去張魯的地盤躲避。(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