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底,聯軍探部傳來朝廷的驚人消息。
建安十八年三月四日(公元213年4月11日),朝廷頒布減州並郡,詔並十四州,恢複《禹貢》之古九州,取消了司隸、涼、並、幽、交五個州,改動非常大。
九州之一,兗州,兗州刺史司馬朗:
州郡國不變。
九州之二,揚州,揚州刺史溫恢:
州郡國不變。
九州之三,冀州,冀州牧曹操兼任:
取消幽州和並州,並入冀州。取消司隸校尉,以司隸部分屬豫州、冀州、雍州。
青州平原郡並入冀州。
冀州擁有魏郡、安平、巨鹿(钜鹿)、河間(河閒)、清河、博陵、常山、趙國、勃海、甘陵、平原、太原、上黨、西河、定襄、雁門、雲中、五原、朔方、河東、河內、涿郡、漁陽、廣陽、右北平、上穀、代郡、遼東、遼東屬國、遼西、玄菟、樂浪,共三十二郡。
九州之四,雍州,雍州刺史暫空缺:
取消涼州,並入雍州。改漢安郡為漢興郡,漢安太守武悌辭官,太守空缺。
雍州擁有弘農、京兆、左馮翊、右扶風、上郡、安定、隴西、漢陽、北地、武都、武威、金城、西平、西郡、張掖、張掖屬國、酒泉、敦煌、西海、漢興、永陽、南安、安東、新平,共二十四郡。(注:(1)《獻帝起居注》原文沒有寫南安、安東、新平三郡,而是寫成東安南,凡二十二郡。(2)《三國誌》記載,十九年,省安東、永陽郡。(3)《世語新說》記載,及司馬宣王久病,偉為二千石,荒於酒,亂新平、扶風二郡而豐不召,眾人以為恃寵。基於(2)(3),本作者認為安東郡下年才取消,新平郡一直存在,南安郡史書後續年代裡也多次提及,故將《獻帝起居注》中的東安南,凡二十二郡,修改為南安、安東、新平,共二十四郡。)
左馮翊太守鄭渾調任新冀州的上黨太守,丞相門下督邢顒(邢顒/刑顒)繼任左馮翊太守。
九州之五,荊州,荊州刺史傅群,前任刺史李立不明原因身亡:
取消交州,以其郡屬荊州。荊州得交州之蒼梧、南海、九真、交趾、日南,與其舊所部南陽、章陵、南郡、江夏、武陵、長沙、零陵、桂陽,凡十三郡。
九州之六,益州,益州刺史牛亶,朝廷不認可益州牧劉璋:
益州古稱梁州,現仍稱益州。
益州本部郡有廣漢、漢中、巴郡、犍為、蜀郡、牂牁、越巂、益州、永昌、犍為屬國、蜀郡屬國、廣漢屬國,今並得交州之鬱林、合浦,凡十四郡國。
九州之七,豫州,豫州刺史劉威:
豫州部郡本有潁川、陳國、汝南、沛國、梁國、魯國,今並得河南、滎陽都尉,共八郡國。